
北藝學院2025年秋季課程正式啟動,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攜手光寶科技,共同打造一場結合理論與實作的藝術學習盛會。課程以「構作與創作」為核心,邀請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法國戲劇研究者楊莉莉、清華大學副教授羅仕龍及導演王世偉等重量級師資,透過14場講座與8堂工作坊,帶領學員探索藝術如何回應當代、轉譯經典,並在文化與創作的交會中激盪出全新思維。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王文儀表示,此次課程的規劃不僅展現了北藝中心對文化教育的深耕,更彰顯了藝術與科技結合的重要性。她特別感謝光寶科技的支持,認為這樣的跨界合作為臺灣未來的藝文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王文儀強調,構作不僅是舞台呈現的技能,更是一種思維訓練,透過鳥瞰與細觀的方式,重新審視劇場作為當代思考與創造現場的價值。
課程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林懷民的現身說法。這位帶領雲門舞集走向國際的藝術家,將以親身經歷分享他如何在臺灣尚無現代舞觀念的時代,創造出屬於臺灣的舞蹈語言。他認為,劇場的核心應該是與金字塔基層民眾的連結,並以自身的創作歷程說明藝術如何在補習與學習中不斷重生。林懷民的講座不僅是對其藝術人生的回顧,更是一堂關於創作實踐與文化反思的深刻課程。

法國戲劇研究者楊莉莉則帶來對歐陸劇場的全方位剖析,從法蘭西劇院的歷史與文化政策,到莫理哀的經典劇作《守財奴》,深入探討法國戲劇的獨特魅力。她認為,法國的劇場不僅是美學的展現,更是國家文化發展的重要推手,透過對導演藝術與戲劇顧問角色的解析,楊莉莉將引領學員重新認識劇場與文本之間的關係。
北歐劇作家約恩.福瑟的作品也是此次課程的焦點之一。清華大學副教授羅仕龍將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福瑟的劇本為例,探討其語言結構、詩意與戲劇節奏如何反映當代人的精神狀態。導演王世偉則在工作坊中,透過福瑟的劇本引導學員探索創作與溝通的可能性,並結合聲音、身體與空間的多元形式,挑戰既定框架,發掘新的觀看與詮釋方式。
光寶科技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衣宜提到,光寶一直以來秉持「科技腦、人文心」的理念,致力於支持文化藝術的推廣。她認為,北藝學院的課程正是藝術與科技左右腦交會的最佳體現,並希望透過企業的支持,讓臺灣的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北藝學院的秋季課程無疑是一場藝術與文化的深度對話,無論是林懷民的創作故事、楊莉莉的劇場剖析,還是福瑟作品的詩性探索,都將為學員帶來全新的視野與啟發。課程即日起開放報名,部分講座也將對一般觀眾售票,期待更多人能夠參與這場藝術與思想的交流盛會。北藝中心北藝學院 2025構作與創作秋季課程官網:https://tpac.org.taipei/event/1260。

The post 林懷民、楊莉莉領銜探索劇場與文化的深度對話!北藝學院秋季課程匯聚名師與創作能量 first appeared on 立報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