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amping the Ads Revenue Sharing Experience

投入生命做USR 海大貢寮團隊奉獻偏鄉家園 美化在地觀光經濟發展
波新聞─何明弘/基隆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貢寮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邁入第六年,場域從貢寮擴展至雙溪,也感動社會各界及企業共同導入資源;國泰人壽形容海大團隊是「投入生命」在做USR,與老師們合作落實「在地人服務在地人」共乘服務,解決當地學生上學、長者就醫和物資運送等困難。海大團隊發展出可複製、可規模化的地方創生經驗,現在,貢寮雙溪漸漸變得更好了,海大用鏡頭記錄分享感動,希望遊子一起回家看看!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dTdxojJkSjo?si=laFarJEr6Fxxd9VG 貢寮和雙溪都是人口老化、青壯年外流嚴重的偏鄉,海大社會責任實踐與永續發展中心主任張文哲特聘教授表示,USR是希望大學以技術和資源協助地方,實際上,也從在地夥伴學習到更多。應用經濟研究所蕭堯仁副教授說,老師們長期帶學生參與地方,幾乎都是海女阿姨做菜給大家吃,他們曾經感嘆,「把我們煮的菜都吃光真是太好了,很可惜,我們自己的孩子都沒有辦法吃到我煮的菜」;如何透過社區重建與偏鄉改造,讓家變得更好,吸引年輕一代的孩子返鄉,甚至讓更多人認識、走入地方,是海大與在地的共同目標和心繫所在。 2024年「貢寮美境山海川區域發展(USR)深耕計畫」延伸出十項子計畫,海大跨系所十多位教授與地方合作將 USR 拓展至生態保育、環境教育、友善生產、健康福祉、區域共榮和人文藝術,多方從社會各界引入資源力量。以共乘計畫為例,國泰人壽協理劉明達很感動的說:「第一次和海大接觸,就發現他們對於永續的心非常灼熱,是投入生命在做這件事」,期許「共乘計畫只是國泰人壽和海大合作起點,我們不僅期望可以帶動貢寮的整體發展,也希望可以將這個模式擴展到更多地方」。 延續過去五年奠定的基礎與努力成果,2025年「貢創雙贏:海鄉與山城的共生共榮」進一步針對生態環境退化、文化認同不足、地方經濟發展受限、高齡化社會及偏鄉交通等挑戰,提出「生態永續」、「文化傳承」與「經濟創新」三大核心目標子計畫,推動綠色生態網絡建置、文化藝術融合發展、地方產業升級及共乘生計平台。張文哲主任強調系統性發展與創新策略,除結合國泰人壽「步步攻億走」計畫之外,其他各界合作如推動乾淨能源應用與碳排放減量,打造淨零家園示範區,落實環境永續發展等,一切努力都是希望讓貢寮和雙溪的家變得更好! 在地夥伴們對於海大師生五年來與地方共生、共融、共創,培養深厚的情感,這份特殊的感動,用影像記錄下來;除了游明敏特聘教授推動的共乘計畫;蕭堯仁副教授保存海男海女文化,將在地海洋生態保育融入教育;何攖寧副教授致力馬崗潮間帶生態調查,投入水質檢測與淨化;謝忠恆副教授針對梯田環境的維護與美化,將美感與人文藝術融入當地,實踐藝術與文化行動;宋文杰與蔡震壽教授運用在地食材,研發山藥米蛋糕、卡拉小卷、鯖魚麵與可常溫保存的石花凍等特色農漁產品,創造在地伴手禮商機;張君如副教授為銀髮族規劃高齡友善共餐,以在地食材開發兼具膳食營養與美味的健康菜單;邱昱嘉助理教授發揮河工專業,復育雞母嶺水梯田並推動水土保育,將好山好水留給下一代;許文宜助理教授與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合作推動偏鄉兒童理財教育,從貢寮澳底國小,擴展至雙溪上林國小、雙溪國小以及雙溪國中;歐陽瑞蓮老師則將在地景點與特色串聯成精緻旅遊,擴大觀光經濟價值。
波新聞
Save for Later
「翰墨飄香‧廉潔啟航」書法比賽頒獎 得獎作品於高雄港港史館展出
波新聞─李至文/高雄 為表揚「翰墨飄香‧廉潔啟航」書法比賽得獎者,臺灣港務公司於今(15)日上午10時在高雄港港史館舉行頒獎典禮,此次得獎作品將自114年3月17日起於高雄港港史館展出,歡迎書法同好踴躍蒞臨參觀!  臺灣港務公司表示,為慶祝公司成立十三週年暨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特別舉辦「翰墨飄香‧廉潔啟航」書法比賽,期以書法線條之藝術形式展現蘊含誠信、廉潔意識之文字內容,增益民眾對於企業誠信及廉潔政府之認知。這次比賽分為長青組、社會組及高中組,經由初賽200餘件作品中,評選出長青組44人、社會組47人及高中組30人,114年1月11日於高雄港旅運中心採現場書寫方式辦理決賽,最終評選出每組第一名1名、第二名2名、第三名3名及優選、佳作各5名,共計48幅作品獲獎。 臺灣港務公司總經理王錦榮致詞時表示,已故文化巨擘漢寶德談美學時,曾說過:「書法是生動的建築,建築是立體的書法」,是將書法藝術與建築串連最徹底的一句話。這次於「高雄港港史館」這座歷史建築展出獲獎者的書法作品,不僅賦予港史館別樣風貌,更帶領民眾看見藝術形式的交錯,感受書法筆劃的力量和建築設計的美感,寓文化教育於社教活動中,帶動各年齡層民眾走出戶外,同時呼應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中的教育平等及多元夥伴關係,展現港務公司推動永續發展的決心。
波新聞
Save for Later
苗栗縣植樹節3/15後龍成功國小舉行 短柱山茶、烏來杜鵑等免費索取
波新聞—林冬生/苗栗 由苗栗縣政府、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後龍鎮公所共同舉辦的「114年度苗栗縣植樹節活動—織一片生態綠網」,預計於3月15日上午9時許在苗栗縣後龍鎮成功國小登場,活動內容包括表揚有功社區、人員及團體外,還有廣受民眾期待的樹苗免費贈送、犬貓送養、動物疫苗施打及政令宣導,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苗栗縣副縣長邱俐俐表示,縣府和林業署合作,邀請所有愛地球的好朋友一起來參加15日上午在後龍成功國小的活動,樹愛地球、救人類,也呼籲大家種植的樹種盡量挑選台灣原生種樹木,較適合本地氣候、容易種植,才能達到種樹減碳的目的,為地球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苗栗縣政府農業處長陳樹義表示,每年3月是植樹月,邀鄉親一起參與15日的「織一片生態綠網」活動,準備短柱山茶400株、桂花400株、烏來杜鵑400株、厚葉石斑木400株、田代氏石斑木200株及野牡丹200株,共計2000株,供民眾免費索取。 陳樹義提醒,當日請民眾依排隊順序來換取株樹苗,每人限領5株,所有苗木皆以環保材質包裹土球,請領苗民眾自備環保袋或容器盛裝。這次林保署新竹分署所贈送的6種植栽,都是台灣原生植物,可適應本地氣候與生態環境,也非常適合種植於家戶,不僅具有生態價值,也可展現出本土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除了贈苗活動外,活動也將表揚113年度社區林業計畫績優社區、綠化有功人員及團體,還有縣府各單位政令宣導,縣府動防所也將於現場辦理犬貓送養、動物疫苗施打及晶片植入登記等服務。歡迎民眾透過植樹共同參與建構國土生態綠色網絡,營造台灣生態廊道。 圖:苗栗縣政府提供
波新聞
Save for Later
引新聞
「人民是頭家」首場擠爆!林右昌:台灣只有一個需大家一起顧
(記者陳志仁/台中報導)民進黨本週末啟動連續三週共計八場的「人民是頭家」政策宣講會,首發場15日於台中市水安宮 […]
2 小時前
2 小時前
引新聞
經發局辦「LOVE中.樂府中」活動 新北情人節市集浪漫登場
(記者陳志仁/新北報導)「LOVE中.樂府中」情人節的系列活動迎來最終章,搭上白色情人節的浪漫氛圍,「2025 […]
3 小時前
3 小時前
引新聞
培養幼兒及早融入學習環境 新北市童趣學習嘉年華盛大登場
(記者陳志仁/新北報導)「2025新北市童趣學習嘉年華」15日在新北市民廣場登場,現場近百個特色攤位,並以「共 […]
4 小時前
4 小時前
勁報
賞鷹盛事 灰面鵟鷹過境八卦山脈
【勁報記者何秀菁/南投報導】每年春天,灰面鵟鷹北返過境八卦山脈,為中部地區帶來蓬勃的生態景象,為迎接一年一度的生態盛事,2025八卦山賞鷹季系列-鷹緣聚會嘉年華活動,15日在赤腳精靈餐廳盛大登場,南投縣長許淑華與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副處長廖錫標、南投市長張嘉哲及貴賓歡迎大家一同參
5 小時前
5 小時前
新頭條
藝起相挺 傳愛家扶 楊年發畫家公益畫展蘭燈空間開展
記者蘇凱中/宜蘭報導 本土知名畫家楊年發老師支持家扶扶幼工作,即日起至3月31日,在宜蘭市蘭燈空間三樓舉辦公益畫展,愛好藝術的民眾可以共襄盛舉,把藝術品帶回家,讓愛關照更多兒少家庭,現場已有善心民眾認購畫作響應公益,「藝起相挺 傳愛家扶」。 家扶中心表示,畫家楊年發出生於台中大甲,擅長油畫與水彩畫,其作品多聚焦於台灣社會、農業生活以及本土風景,充滿濃厚的情感與人道主義色彩。這次公益畫展由合泰汽車張源祥先生共同發起,現場展出20幅作品楊年發老師近年的作品,不管水彩或是油畫均蘊含著對台灣土地深厚的情感與對社會現狀的關懷,每幅作品將藝術與生活、人生的深刻聯繫展現出來,表達楊年發老師對於風土人情的深情厚意,真實意境值得賞嚼。 楊年發老師從小就喜歡塗鴉,在國中時期進入美術班,對於畫畫創作從小就開始累積,也曾感受宜蘭畫家藍蔭鼎的作品創作力,於2015年受劉守成前縣長的邀請於宜蘭縣政府展出作品,就此與宜蘭結緣,成立了畫室,已深耕10年,對宜蘭的鄉土更建立了深厚的情懷,並畫有宜蘭車站、龜山島賞鯨及南方澳碼頭等多幅與宜蘭在地著名景點有關的作品。 楊年發老師在合泰汽車張源祥先生的支持公益行動的感動下,將展出作品讓民眾企業認購,且捐出本次作品售出的六成所得,將這些愛心指定給家扶中心,用以支持弱勢兒童及家庭,特別是幫助這些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與生活機會,推動扶幼服務,守護兒少的健康成長。 宜蘭家扶中心主任陳錫平表示,這場畫展不僅是一場藝術的饗宴,更是一場公益的行動,期望透過每一幅畫作的傳遞,帶給社會更多正向的能量與關懷,謝謝楊年發老師的善舉,更相信藝術能夠溫暖心靈,並激發社會愛心,這次畫展的目的正是希望大家在欣賞藝術之美的同時,願意化為行動認購畫作,為弱勢兒童創造更多的希望,展覽期間,民眾可在展場開放時間自由進入欣賞作品,每一幅畫作的認購,將不僅為家中增添一抹美麗的色彩,也能為需要幫助的兒童帶來更多的關懷與支持。
5 小時前
5 小時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