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s

綠色稻波與《少女》胸像交織 太平國小博物館承繼黃土水精神

Vendor Icon

立報傳媒

6月. 16, 2025

黃土水以大理石雕刻的《少女》胸像作為1920年的畢業創作,並將這件作品贈與母校,成為太平國小博物館的起點。這座全台首座校園藝術生態博物館於16日舉行開館典禮,並將於7月3日正式對外開放,象徵著這位台灣雕刻先驅的精神在百年後得以延續,也讓藝術與教育在地方文化中交融生根。

《少女》胸像是黃土水以大理石雕刻完成的畢業作品,承載著他對故鄉的深厚情感與藝術理想。這件作品自1920年進入太平國小後,靜靜守護於校園一隅,歷經百年的風雨與修復,最終催生出這座獨具文化價值的博物館。《少女》胸像如今在「黃土水專室」中永久展出,展室以圓潤泥牆設計,營造如「土角厝」般的質樸氛圍,自然光透過玉蘭花樹梢灑落,映照出胸像細膩的紋理與雕刻之美,展現藝術家對生命的凝視與對家鄉的熱愛。

走入太平國小博物館,迎面而來的是「綠色稻波」的田園景象,這片由學生每日細心照料的稻田,不僅象徵校園與自然的共生,更呼應黃土水〈出生於臺灣〉一文中對故鄉風土的讚頌。稻穗隨風搖曳,倒映在舊蒸飯室改建而成的「黃土水專室」落地窗上,彷彿將藝術與土地的深厚連結具象化,展現博物館作為地方文化記憶延續者的角色。

《少女》胸像與黃土水專室。(太平國小博物館提供,黃宏錡攝影)

此次博物館開館特展《黃土水與孩子們》聚焦於藝術家創作生涯中的童稚主題,展出包括《男嬰頭像》與《少女》胸像等珍貴作品,並首度公開黃土水後代寄藏的珍貴史料。展覽深入探討黃土水以兒童為主題的創作歷程,並回顧《少女》胸像在太平國小的百年保存故事,突顯這件作品如何成為博物館誕生的核心與象徵。

太平國小博物館的建設過程凝聚了各界的支持與努力。在北師美術館的策畫下,校友、企業與地方人士共同捐資,校友駱錦明與林孝信等人率先提供資金與資源,田中央工作群進行空間規劃,林伯豐捐贈最高規格玻璃,清水建築工坊統籌工程。校長陳智蕾帶領師生積極參與,校友會全面支持,終於促成本館誕生。

博物館以線上預約制免費參觀,並由《少女》胸像的數位分身「久子小姐」擔任館長,透過社群媒體延續黃土水的藝術精神。這座博物館不僅是校園的文化地標,更是地方藝術教育的重要基地,期待未來能持續拓展黃土水精神的影響力。

太平國小博物館將於2025年7月3日正式對外開放,開放時間為週二、週四、週六,採線上預約制。更多資訊可至博物館官方網站及社群平台查詢。

太平國小博物館剪綵典禮。(太平國小博物館提供,黃宏錡攝影)

The post 綠色稻波與《少女》胸像交織 太平國小博物館承繼黃土水精神 first appeared on 立報傳媒.

author avatar
立報傳媒
《立報傳媒》為台灣唯一專業教育、傳播、科技媒體,創辦人成舍我於1988年創立,前身為《台灣立報》,2017年以「社群媒體媒體」(social media media)面貌重新啟動;2019年轉型為網路媒體,定位為「專業教育、傳播、科技新媒體」。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