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澎湖的風,總能帶回記憶。這次,文化部長李遠以「小野」之名,攜手《桂花巷》女主角陸小芬,重返菓葉村許氏古厝,透過電影串起澎湖的文化脈絡,為「百大文化基地」名人帶路首發團揭開序幕。這場文化與電影交織的旅程,讓澎湖的每一處場域都化身為時光的容器,承載著過往的故事與情感。
「百大文化基地」是文化部推出的全新計畫,旨在讓民眾更貼近台灣的文化歷史。透過名人帶路,結合地方特色,文化部精心規劃了20條路線,其中澎湖因其獨特的文化底蘊與電影拍攝場景成為首發選擇。李遠特別邀請陸小芬同行,兩人以深厚的電影情感連結,串起澎湖的文化記憶。
澎湖共有5個場域入選「百大文化基地」,首站便是望安花宅聚落。這個因地形如花朵而得名的聚落,至今仍保留完整的厝屋、廟宇、水井等建築群。花宅聚落的負責人曾依苓介紹了當地的土染技術,李遠與陸小芬親自體驗,用望安島的土染出獨特的色彩,感受土地的溫度。
電影話題自然是兩人間的核心。陸小芬感慨澎湖宛如她的第二個故鄉,生涯中有《典妻》、《桂花巷》、《南京的基督》等4部作品在此拍攝。她回憶起拍攝《沒卵頭家》時,與藝術家吳炫三合作的場景,黃槿樹、湛藍海水與古厝,都依然如初刻印在腦海。李遠則提到澎湖是台灣電影的重要拍攝地,從王菊金的《風櫃來的人》到侯孝賢的作品,澎湖的文化底蘊與自然景觀成為創作靈感的源泉。
蔡廷蘭進士第是澎湖唯一的進士宅第,百餘年的歷史賦予其「海上科名第一家」的美譽。李遠與陸小芬在此體驗澎湖特有的菜繭製作,這種祭品有鹹甜兩種口味,造型可捏成元寶或「雞母狗仔」等趣味形象。李遠熟練地教導陸小芬製作,兩人分別捏出瘦鰻魚與胖元寶,笑聲不斷,讓古宅充滿生活氣息。
龜壁港社則展現了澎湖傳統農作生活的樣貌。這個擁有近400年歷史的社區,提供了牛車漫遊、石磨米漿等體驗。李遠與陸小芬在社區媽媽的協助下,包上花布頭巾與毛巾布,化身為「蒙面俠」,自導自演了一場聽聲辨位的愛情故事。隨後,他們學習傳統的魚灶海沙炒花生,體驗婦女的生活智慧。

沿菊書店則是澎湖文化的另一面。這家落腳於篤行十村的書店,將閱讀與地方創生結合,設計了「詩島」牆,讓來訪者寫詩並有機會獲得免費咖啡。陸小芬寫下「澎湖是我第二個家」,以詩記錄她與澎湖的光合塵緣,而李遠則回憶起大學時代在澎湖採集海星的往事,感慨時間流轉,但澎湖的情感始終未變。
此次因天氣因素未能造訪的「離島出走」,由楊馥慈和曾宥輯共同創辦,透過特色工作坊復興紅羅村的魚灶文化。這些遊程讓遊客親自下海,認識潮間帶的生態,以及修復咾咕石石滬的技術,將文化保存與生態教育相結合。
行程的亮點之一是《桂花巷》的拍攝地菓葉村許氏古厝。陸小芬重現當年拍攝場景,李遠則模仿任達華飾演的秦江海,兩人回到相隔近40年的場景,記憶湧上心頭。陸小芬感慨,時間承載著過往的歷程,透過電影串聯文化基地的方式,更能讓歷史感深入人心。
李遠與陸小芬的澎湖行,讓「百大文化基地」的意義更加鮮明。透過名人帶路,文化基地不僅成為歷史的記憶,更成為情感的連結。澎湖的每一處場域,都在這趟旅程中訴說著屬於自己的故事,等待更多人來發掘與感受。
The post 百大文化基地名人帶路!李遠、陸小芬澎湖行揭開文化與電影交織的故事 first appeared on 立報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