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疲勞、搔癢恐是骨髓纖維化!新藥物翻轉困境帶來續命希望

Vendor Icon

健康醫療網

疲勞、搔癢恐是骨髓纖維化!新藥物翻轉困境帶來續命希望

10 月. 05, 2022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常常感覺疲勞、骨痛、食慾下降嗎?這可能並非工作勞累惹的禍,而是骨髓纖維化在作怪!骨髓纖維化症狀不易判斷,常見十大症狀包括夜間盜汗、注意力不集中、活動力不佳、易有飽足感、疲勞、骨頭疼痛、發燒、搔癢、腹部不適、體重下降等,容易被誤認是腸胃不適或勞累造成 。台大醫院血液科林建嶔醫師說明,臨床上統計有約 20% 患者會因未能即時獲得治療而惡化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導致致死風險驟升,加上現有治療選擇有限,導致骨髓纖維化患者平均存活期僅 3.5~5 年 ,是國人不可忽視的健康隱憂。

一旦罹患骨髓纖維化,便需要依靠穩定治療控制疾病進程,而目前唯一根治方式為異體骨髓移植,但因風險高、且需考量患者年齡、病況與匹配合適捐贈者,使得許多患者無法接受此治療,臨床上醫師往往會優先評估患者狀況是否適合做骨髓移植治療,若無法執行,則以標靶藥物為首要選項,是現階段臨床上可有效減緩病程的治療方式。

然而,林口長庚血液科郭明宗醫師說明目前一線標靶藥物在減緩症狀上雖有幫助,但衍生副作用如貧血、頭暈、腹瀉、嘔吐、疲勞,時常導致病友不適、中斷治療 ,但過去多數患者僅能以調整現有藥物劑量的方式,只求在可負擔的情況下持續治療,實際上卻無法長期穩定的控制病情,成為骨髓纖維化目前的治療困境。

林建嶔醫師分享,如今陸續有新型藥物問世,除了可減緩症狀,國外研究更顯示治療後患者脾臟腫大症狀可減少體積逾 3 成,症狀明顯獲得緩解,且在現有藥物治療失敗的患者身上仍有減緩症狀與副作用的效果,擺脫現有治療使用數年後效果陸續減退後、即無藥可用的困境。

9 月適逢骨髓增生性腫瘤日,郭明宗醫師期許,除了希望透過衛教持續提升民眾對骨髓纖維化症狀的警覺心,也希望政府單位針對新型治療給付有更多討論,現有骨髓纖維化治療面臨無藥可用困境,雖陸續有新型藥物提供選擇,但考量患者的可負擔性,未來仍希望政府單位關注患者權益、討論藥物納入健保給付的可能,幫助骨髓纖維化患者減輕負擔、遠離死亡風險,享有多元的治療選擇權。

【延伸閱讀】

八旬婦常暈眩竟是骨髓增生性腫瘤 醫:延誤治療恐致血癌

莫名腹脹、發燒、盜汗還累吁吁? 當心骨髓纖維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533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
author avatar
健康醫療網
" 集結資深記者,擔任醫療與民眾之間的橋樑, 將艱難的醫學名詞轉換為日常生活知識,提供最專業、最用心、最貼近您的健康新聞。 希望大家多傾聽身體的訊息,除了治療疾病之外,也一起在生活中享受健康!"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
  • 複製
  • 贊助
  • 稍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