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1年最大規模原民當代藝術展《我們與未來的距離》11/6開幕 2天1夜藝文公路之旅路線大公開

Vendor Icon

波新聞

2021年最大規模原民當代藝術展《我們與未來的距離》11/6開幕    2天1夜藝文公路之旅路線大公開

11月. 06, 2021

波新聞戴貴立/屏東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展》今(6)日上午10時在屏東縣瑪家鄉的「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舉行展覽開幕儀式,並公佈11/6-11/7兩天的導覽路線及時程,歡迎民眾依時程定點參與。開幕典禮由娜麓灣樂舞團帶來的打擊樂表演拉開序幕,接續播放展覽介紹影片;儀式主軸由參展藝術家、策展人與貴賓上台進行編織共創藝術,並以歌謠吟唱對展覽場域獻上祝福。在原民會與文化部攜手合作下,參與開幕儀式的部會首長包含原民會副主委鍾興華Calivat.Gadu、文化部蕭宗煌次長、桃園市文化局局長及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等貴賓蒞臨。原文發中心曾智勇主任熱情溫暖的開場致詞,對出席貴賓及參展藝術家的支持表達感謝,尤其畫廊協會本次特別籌組藏家團觀展,以實際行動支持並關注原民藝術發展,讓他深信並期待原民藝術未來在學術及收藏領域豐碩成果。

策展人徐文瑞瑜開場致詞介紹了本次展覽主視覺的意象,以台灣原生種構樹葉為設計意象,開啟台灣於南島語族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並自葉脈形狀延伸至散佈於台24線及屏東185線道十字網絡的九大展覽場域的歷史及族群串聯意義。參展藝術家代表尤瑪.達陸則就策展主題「我們與未來的距離」提出「以終點為起點」的時間軸線,期望此展既是一個總結,也是未來開啟美術館對原民當代藝術研究與收藏的起點。

原民會鍾興華Calivat.Gadu副主任委員致詞表示:「這次的展覽是首次區域性的原民當代藝術大展,是未來建立臺灣原住民族與亞太南島文化交流的起點。原民會深切地期望臺灣能成為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的原住民當代藝術核心與研究中心,成為亞太原住民族的文化共同體的發聲管道。」文化部蕭宗煌次長則讚取原民藝術家近二年於國際藝壇的亮眼表現,包含撒古流‧巴瓦瓦隆將於明年代表台灣館參與威尼斯雙年展,以及多位藝術家參與陸續於今年底至明年開幕的第十屆亞太三年展、雪梨雙年展及卡塞爾文件展。

該展覽不僅是今年最大規模之臺灣原民當代藝術展,更以雙年展規模為大眾介紹將參與澳洲亞太三年展(2021年12月)、2022年雪梨雙年展、德國卡塞爾文件展等國際重要大展的原民藝術家。自10/15開展以來已陸續接獲國內各縣市文化機構、美術館所及藝術研究院所等預約導覽參訪資訊,主辦單位也密集訓練導覽志工,預計於主展場「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定期開放週末固定導覽場次,導覽預約方式請見原文發中心官網公告(https://www.tacp.gov.tw/)。

該展共有九處展覽場域,除主展場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外,另四處平行展場為:屏東美術館」展出《我們與未來的距離─安力.給怒、宜德思.盧信雙個展》;三地門鄉原住民文化館展出《部落永遠的地圖─莎韻·西孟個展》;水門轉運站展出駐園藝術家伊祐.噶照作品「和自然共鳴—歌聲在山谷迴盪,這是我的家」;屏東科技大學藝文中心展出《伊誕的生態哲學繪畫原作展》。逛展路線可分為一日遊及二日遊進行,逛展一日遊建議路線為:上午九時抵達「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參觀位於園區八角樓、藝文產業空間、富谷灣區、塔瑪麓灣區等共21位藝術家作品,各展區可步行或搭遊園車抵達;視個人觀賞進度,園區遊覽完後可開車延台24線至水門轉運站(車程約5分鐘)欣賞伊祐.噶照裝置作品,並一路開往市區至屏東美術館(車程約30-40分鐘)繼續看展或用餐住宿。逛展二日遊建議路線為:首日只逛文化園區展覽,第二日依序前往:水門轉運站→巴勤發的「刀疤工坊」→瑪斯斯格.金碌兒(雷斌)的「魯拉登藝術工坊」→三地門鄉原住民文化館→達比烏蘭.古勒勒的「路邊四十九號工作室」→古勒勒.羅拉登(雷恩)的「鳥人天空工作室」→屏科大藝文中心→屏東美術館。

展覽講座分為線上及實體參與形式,線上講座待活動日期公告後會提供登陸連結供民眾參與,並保留影像及音訊檔,發表於展覽粉絲團「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及展覽同名Podcast節目「我們與未來的距離」,臉書及Podcast目前已上傳10/15舉行的開展講座「策展人閒談」。11月份預計舉辦一場線上主題講座預計邀請南藝大副教授龔卓軍與藝術家高俊宏以閩南語對談的展覽討論,以閩南族群語言討論原民藝術創作,展現族群交流時的語言議題以及自此出發的各類探討。二場實體講座分別是:11/17(週三)下午13:30-15:30於屏科大藝文中心A館舉辦「從山豬談生態」講座,由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吳幸如副教授與伊誕.巴瓦瓦隆對談;11/18 (週四)下午13:30-15:30於屏科大綜合大樓3樓博雅講堂舉辦「我們與未來的距離」,由伊誕.巴瓦瓦隆主講。

展覽特別邀請屏東縣境內四間藝術家工作室,舉辦Open Studio藝術家工作室開放參訪,進入藝術家的創作空間,身歷其境地感受作品從無到有的誕生場域,每日的創作勞動與靈光巧思,都發生在你進入的空間之中,過去-現在-未來,拉近與藝術家的距離,藝術家工作室詳細地點及預約方式請私訊展覽官方臉書「臺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https://www.facebook.com/e.art168)。

author avatar
波新聞
波新聞於2017年9月1日在高雄成立。隷屬文青農實業有限公司,架構分為新聞區、專題區及影音區,報導與社會大眾相關的民生訊息,秉持傳遞正向訊息、提升正向能量、波動良善之心、共同關懷弱勢,讓社會更加祥和與美好。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