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陳金聲/高雄
外來物種,包括動植物,稍不小心,就帶來「台灣之亂」。
最近熱門的桃園「東非狒狒」,就是外來物種之亂。另一亂,就是被稱為「環境綠癌」、「綠色殺手」的小花曼澤蘭。
最近又有地方政府在發起「坎除曼澤蘭」的活動,民眾去拔除曼澤蘭,地方政府一公斤五元「收購」。事實上,這種「施政」,比滿清政府還腐敗。
因為,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全台各地都早己被曼澤蘭攻陷,而且根本拔不完,除不了,民眾賺外快,只是拔除攀爬在外的花籐,根沒拔起,不用春風吹,就又再生。
類似的活動,各地方政府都曾舉辦,一窩蜂湊熱鬧,結果,綠癌還是無所不在。即便噴灑殺蟲劑,都拿它沒辦法。所以,不辦也罷。
小花曼澤蘭,惡名昭彰,波及「同類」的牽牛花。這兩種都是生命力旺盛的「強勢物種」。在環境生態上,它們「殺氣騰騰」,就如同2023年2月台北市議員徐巧芯所說的名言「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一樣。
小花曼澤蘭似乎比較顧人怨,聲名狼藉。這麼多年來,就只聽「殺」曼澤蘭,未曾聽聞「殺」牽牛花聲。
事實上,牽牛花也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級的外來種爬籐植物,一不小心疏於注意而未及早拔除,整棟的三合院、一二層樓高的樹木,不出數月,全部被包覆。花籐不重,屋子不會倒,但樹木必因被包得密不通風又吸不到陽光及水分而「悶死」。
這種情況,最常見於農村一些乏人居住的三合院建物,整間建物簡直就像披了一件綠色的婚紗,屋簷掛滿「綠簾」。紫色的嗽叭狀小花,點綴於綠色婚紗上,別具風情。
旅外的遊子重返老家看到這一畫面,驚嘆「什麼時候,農村也推動綠建築,這在都市都還難得看到吶」。
在俗稱小金門的烈嶼鄉居民不多,海邊防風林區的牽牛花及小花曼澤蘭更囂張,動不動就把一二層樓高的木麻黃「悶死」。木麻黃樹冠不大,但高高的,被牽牛花及曼澤蘭「纏」上後,如同穿了綠色雨衣呆立在地上的「木頭人」。
如果不是對當地的生態有些了解,一般遊客根本看不出它們包了一棵木麻黃,更多遊客還懷疑「小金門怎會有如此奇特的物種」。大金門、小金門,什麼不多,就是木麻黃特別多,所以,夠這樣「殺」個幾十年。可憐高大的喬木木麻黃,竟然死於小爬籐花,滿腹幽情無處訴,它如地下有知,應該還死不暝目。
曼澤蘭的花序是「碎花狀」,因此又被稱為「碎花曼澤蘭」,花序碎狀,當然難討喜。所以,地方政府腦筋「秀逗時就搞一次活動,以蠅頭小利號召民眾群起而殺。相對的,牽牛花,花序如同小嗽叭,各種顏色都有,於是討人喜,沒有引起眾怒,還常有小朋友摘來幾朵插在烏黑的秀髮上,贏得家長拍手叫「好漂亮好漂亮」。
牽牛花比曼澤蘭早登台,但年代難考。曼澤蘭何時登陸也不知,但記載最早是於民國七十五年間在屏東「豬腳的故鄉」萬蠻被發現。短短四十年不到,居然曼延全台,傳播力之強及傳播管道,令人詫異。這種情形同樣發生在被稱為「世紀大毒草」的銀膠菊一樣一樣。
牽牛花的名稱由來很感性,有兩個說法:其一是唐代記載有一農夫因為服用牽牛花種子而治好痼疾,感激之餘牽著自家的水牛,到田間蔓生牽牛花的地方謝恩。其二是因為牽牛花的花朵內有星形花紋,花期又與牛郎織女星相會的日期相同,故而稱之。
美是美,但花有毒,民眾還是「眼觀」就好,少摘採碰觸方妙。澳洲曾有乳牛吃了銀膠菊中毒而亡,台灣社會不會有人去吃牽牛花才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