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牛不趕時髦 為何從小就掛鼻環?

Vendor Icon

波新聞

牛不趕時髦 為何從小就掛鼻環?

4月. 11, 2023

波新聞─陳金聲/嘉義

新世代的年輕人,就是愛「潮」,穿耳洞、舌洞、肚臍洞,掛吊環的滿街可見,更有人穿鼻洞,鼻頭掛吊環,老一輩的人,特別是老農,看了就覺得怪,就想起牛也戴鼻環的點滴。

牛是帶野性的動物,牠既有「野」的基因,就有可能「蠻」,所以,有野牛有蠻牛。

市場上機能性的飲料蠻牛、紅牛、黑牛等,都是沾動物名稱之光,大發利市。至於喝了之後,是不是真的如蠻牛那麼蠻,因人而易,喝在不同的人的嘴裡,都有不同的反應。

籃球最高殿堂的美國NBA職籃,芝加哥公牛隊,在飛人麥可喬丹的率領下,還二度「三連霸」,可見在運動場上,「牛」字輩的也是很強的。

農家會在牛的鼻孔上「摜」一個洞穿上鼻環,是因為牛鼻子是牛身上的軟組織,敏感神經很發達,將鐵環拴在牛鼻子,用繩子綁在鐵環上一拉,就牽動了牛的敏感神經,感覺到疼痛,野牛也好,蠻牛也罷,自然都得乖乖聽話。

牛鼻就這樣被當成車子的方向盤,任人操控,前進轉彎向左向右,只要透過牛繩拉扯一下,就可操控自如。偶有不聽使喚轉錯方向,馬上就得「吃籐條挨一鞭」。如果要剎「車」,則繩子往後拉,牛就會停「車」。

老農教化冥頑不靈、判逆性較強的小孩,屢勸不聽,就以「你很欠摜牛鼻」警告之。現代的潮男,不是牛,但卻主動摜「人」鼻。難怪老農看不慣,只嘆世風日下,少年不古。

現代社會,老人送安養,牛的安養也開始被關懷,不像早期一退休就被送進宰牛場,很多縣市民間團體都還設立老牛安養之家,甚至還為牠們請命「行行好,幫牛解開緊箍環」。

但有獸醫評估後認為「萬萬不可」,鼻環應該留著,但可調整鬆一些,全數拿掉,恐無法駕御,將來注射疫苗或驅使移動就面臨困難,但牛繩的「麻」繩」,可改換成「棉」繩,這樣可以讓安養的牛比較放鬆度晚年。

初生之犢不畏虎,這有可能,因為小乳牛不知什麼是熊什麼是虎,但初生之犢,不論黃牛或水牛,也不分性別,百分之九十九都得從小就得被「摜牛鼻掛鼻環」。現在農機代勞,卸下鼻環等同留一分福氣給牠們,似也公道。

早期俗稱「白鐵」的不鏽鋼還未問世,牛的鼻環,為免生鏽傷及牛鼻及延長使用年限,都用不會生鏽的銅環,一生只摜一次、掛一副鼻環到終老才被卸下。牛鼻汗量大,還經常伸捲牛舌進鼻孔攪一攪,因此,每副鼻環都阿兵哥的皮帶扣環還光亮。

至於牛角上的學問,水牛與黃牛也是有差別的,水牛的牛角「又粗又長」,而且都是扁平狀,方便攀掛牛繩在角上,不易脫落,一掛就是數十年,因此,牛角上都因牛繩長期固定掛在同一部位磨擦而勒出一道凹痕,不是人工刻鑿的。牛角的角質艱硬無比,牛角印章很貴,能在牠的角上勒出深深的痕跡,那是歲月留下的印證。

黃牛則免遭「繩勒之苦」,因為黃牛的角呈圓尖狀,而且都是「朝天角」,無法掛住牛繩。所以,在黃牛的角上,找不到繩勒的痕跡。

牛角的勒痕,少數飼主是左撇子才會出現在牛的右「角」,否則都出現在牛的左「角」上,因為左手拉繩,右手還可以做其他事,甚至拿籐條鞭打牛皮。這是飼主的使用慣性使然,沒有明文規定。

牛繩是用來讓人牽牛之用,牽了牛的小孩,就被叫成「牽牛囡囝」,小孩牽牛去吃草,是任務及愛心,但卻又被常被說成「放牛的野孩子」。這是嚴重的偏見,似有不公。好在現在很少看到牽牛的小孩了。

author avatar
波新聞
波新聞於2017年9月1日在高雄成立。隷屬文青農實業有限公司,架構分為新聞區、專題區及影音區,報導與社會大眾相關的民生訊息,秉持傳遞正向訊息、提升正向能量、波動良善之心、共同關懷弱勢,讓社會更加祥和與美好。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