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學會辨識情緒、感受、原因!助心情穩定、防範規劃、避免悲劇!

Vendor Icon

今健康

5月. 15, 2023

面對情緒,人們常會認為「不要有情緒」或甚至「不要有負面情緒」,但其實情緒是人們與生俱來,若能了解當下出現了什麼樣的情緒、這些情緒背後的感受是什麼,更有助預防或做進一步規劃,更有助避免悲劇發生。

要樂觀,不要有負面情緒?
心理師:所有情緒都有功能。

功能1:幫助溝通
心煦心理治療所張雅詒心理師表示,情緒是人生而有的本能,每個都有功能,其中包括透過情緒確實表達自己的感受,達到更準確溝通的效果、有助後續的溝通方向。

功能2:保護自己
情緒也讓人得以生存,許多時後遇到危機需要靠情緒感受做出當下的決定,例如在心理學所稱的「戰鬥或逃跑反應」,提醒自己當下的狀態,需要做出適當反應。

功能3:自我認同
人的生存價值、自我認同也是透過情緒而來的,像是在日復一日的工作、學業、興趣當中,所得到的成就感也是出自於情緒,也包括苦盡甘來。

上述這些也只是部分情緒常見的功用,因此不必特別把情緒壓抑下來,且有時壓下情緒反而會助長,甚至導致一發不可收拾。 

#張雅詒 #情緒 #感受 #面對情緒 #了解情緒 #認識情緒 #辨識情緒

處理情緒≠壓抑情緒!
無法辨識情緒常見4大影響。

常見情緒失準原因:
張雅詒心理師表示,隨年齡增長,人們自我要求處理情緒,但處理情緒不代表壓抑情緒。沒有處理的情緒、壓抑情緒其實都不好,前者容易魯莽行事、後者容易壓抑情緒,兩者都有可能使得無法辨識情緒。

無法辨識情緒4大影響:
情緒無法辨識的情況下,很容易使得感受混亂、誤判想法、干擾行動、影響結果。另外在精神方面也常容易使得自己無法平靜,總是感到煩躁、焦慮,因為真正的感受沒有被發現、沒被處理,連自己都忽略。

常見問題1:情緒盛怒的悲劇。
舉例來說,許多人憤怒之下口出惡言,其實常見就可能是因為情緒混亂,沒有察覺到自己的憤怒是出自於悲傷、希望自己的聲音被聽見,但卻因為自己口出惡言而使得關係破裂。

常見問題2:過度理性的悲劇。
另一方面,也有人習慣凡事理性的好好溝通,卻誤認自己沒事,壓下感傷的情緒使得無法辨識,事情雖然處理好了,但悲傷卻在心底累積,長期過度壓抑導致情緒引爆,這也是很多關係破裂的原因之一。

其他常見問題&生理影響:
其他例子也包括像是囤物症、衝動性消費、劈腿等,不少情況都是出自於沒有正視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使得自己沒有用更好的方式應對。而除了上述影響,也容易干擾到生理健康,例如失眠、自律神經失調、頭痛、胃痛等。

#張雅詒 #情緒 #感受 #面對情緒 #了解情緒 #認識情緒 #辨識情緒

心理師教4步驟辨識情緒,
助心情穩定、防範規劃、避免悲劇!

張雅詒心理師表示,若能學會辨識情緒,除了上述問題可以改善,情緒被發覺也可脫離不明朗的不安。雖然生活挑戰可能依舊存在,但有助恢復安定、平靜。

步驟1:察覺生理
練習觀察情緒,首先最能感受到的往往是生理反應,例如胸悶、心跳加速、發抖等。每個人也都可能都有所不同,若對情緒掌握較不熟悉,可以先從生理反應察覺。

步驟2:觀察情緒
其次,可以觀察生理反應下究竟是什麼樣的情緒在其中,例如胸悶之下可能是悲傷、心跳加速有可能是緊張、發抖可能是出自於生氣,如此即便當下沒有察覺到情緒,也能透過生理反應意識到自己正出現情緒,從中觀察。

步驟3:探索感受
接著,可以再更進一步探索這些情緒背後的原因為何,並坦承自己的感受,例如悲傷而胸悶之下也可能是出自於不甘心,緊張而心跳加速可能出自於沒有自信,生氣而發抖有可能是因為不被理解的難過。可時常問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如此就可以做更詳盡的因應規劃。

步驟4:妥善規劃
最後,可進一步預防、規劃、提前準備。例如源自於不甘心的悲傷,可以為自己安排放手準備,做好斷捨離,也為後續療傷做好安排。源自沒有自信的緊張,在事前或許就可以做更多準備或訓練。源自於不被理解而難過的憤怒,就可以精進溝通技巧、學習有效溝通、挑選溝通時間、安排舒適溝通環境等。

#張雅詒 #情緒 #感受 #面對情緒 #了解情緒 #認識情緒 #辨識情緒

男兒有淚不輕彈?女生不要愛抱怨?
心理師:妥善面對、處理情緒才重要。

張雅詒心理師指出,學會辨識情緒後,雖然情緒也可能依舊存在,不過最大的重點是做好更妥善的安排,也包括釋放,而非了解情緒後壓下情緒。另外,也可以在不干擾他人、或找能夠接受自己情緒的人宣洩,例如想哭就哭、想發脾氣抱怨就發脾氣抱怨。

也提醒,人的情緒其實是相當複雜的,各種情緒也有可能同時存在,可逐一釐清後一個個並妥善規劃、釋放出來。如有需要,也可以尋求心理師等專業協助,更有助了解自己的情緒,有助身心健康。

《延伸閱讀》

.學會課題分離生活更自在!心理師教3原則,別什麼事都背在身上。

.課題分離「進階運用」!真正懂的人,並非「不顧別人感受」。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author avatar
今健康
集結專業醫藥主持人與健康新聞團隊,提供全台專科權威最實用正確的衛教資訊,為照顧全家人健康的新媒體社群。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