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祠廟背後悲慘臺灣史 田寮鹿埔事件

Vendor Icon

波新聞

祠廟背後悲慘臺灣史 田寮鹿埔事件

5月. 21, 2023

波新聞劉己玄/高雄

研究台灣史的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毛帝勝,在田野調查訪查高雄市田寮區崇德里義民爺亭過程,與當地新興里一帶的祠廟與耆老們進行口述歷史中,發現了一則被淡忘的歷史記憶,也就是發生在明治31年、1898年的抗日事件-「鹿埔事件」。

毛帝勝與成功大學歷史系的謝宜憲、徐崇哲,成立「武峯文史工作室」,在各地發掘有應公廟(俗稱「陰廟」)與地方傳說背後的故事。他們在田寮區鹿埔里(舊稱「打鹿埔庄」),發現不為人知的「鹿埔事件」,相當雀躍。

毛帝勝說,關於鹿埔事件的由來,得回溯到光緒21年(1895年),因甲午戰爭戰敗的清帝國將臺灣、澎湖割讓給日本,在臺灣的漢人因為不服「異族」(日本人)統治,而展開大規模的抗日事件,此即「乙未戰爭」或「乙未抗日」。

在乙未戰爭後,仍有部分臺灣人持續與駐臺日軍抗爭。當時在南臺灣勢力最大的有鄭吉生、盧石頭、魏開等「先驅者」,他們可說是更早的「抗日三猛」,雖然知名度比不上後來的「抗日三猛」:林少貓、柯鐵虎、簡大獅。在這當中,盧石頭與魏開的勢力範圍,在今日高雄市與臺南市交界處,尤其以「典寶溪抗日事件」(日本稱「臺南縣匪徒討伐」),作為南臺灣抗日初期慘烈的戰爭之一。「鹿埔事件」則是「典寶溪抗日事件」的其中一環,也是這起抗日事件最重要的轉捩。

毛帝勝調查說,鹿埔事件發生在明治31年、1898年底,當時鹿埔地區為抗日據點之一,當地人組織約200名抗日者與日軍對抗。根據採集口述傳說,這是柯明傳、劉朝榮等人號召族親與庄內青壯一起前去抗日。日本方面則是守備兵12名、憲兵2名、工夫1名、商人1名。

在《臺灣日日新報》與《臺灣憲兵隊史》記載:明治31年、1898年12月14日上午10時,日軍自「蕃薯寮」(今高雄市旗山區)出發抵達鹿埔,結果與約200名鹿埔抗日者激戰,造成守備兵3人、憲兵1人、商人與工夫各1人陣亡。抗日陣營則敵不過武器先進的日軍而逃難,一共有30人被逮捕,20人負傷。但是有關抗日者死亡的部分則並未多說。

根據耆老口述,鹿埔抗日事件後,日軍在鹿埔一帶展開「清庄」屠殺,並將「可疑分子」帶到草嶺與營盤崙一帶(今田寮區崇德里與西德里)處決,並且將屍骸集中葬在大崗山營盤崙的墓區,也就是今日的「崇德義民爺亭」。田寮區崇德里的義民爺亭,埋葬清代到日治的先人,包含鹿埔事件的抗日者。

毛帝勝調查,鹿埔事件之後,作為抗日首腦盧石頭在典寶溪橋被日軍擊殺,另一位領袖魏開則負傷逃亡。有關抗日者具體死亡人數,還需要更多人努力發掘。

毛帝勝、謝宜憲表示,這些被遺忘的歷史,有時在祠廟背後,其實很多,一些祠廟內的祭祀神明,也往往能夠凸顯與在地記憶的關聯

author avatar
波新聞
波新聞於2017年9月1日在高雄成立。隷屬文青農實業有限公司,架構分為新聞區、專題區及影音區,報導與社會大眾相關的民生訊息,秉持傳遞正向訊息、提升正向能量、波動良善之心、共同關懷弱勢,讓社會更加祥和與美好。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