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熱天氣--談消暑方法與古代文人消暑詩詞 整理報導

Vendor Icon

波新聞

熱天氣--談消暑方法與古代文人消暑詩詞  整理報導

7月. 10, 2023

波新聞-戴貴立/  整理報導

    古代沒有電,無法用冰箱隨時把水結成冰,但古人在夏天同樣有方法用冰製作冷飲,並保存食物以免變壞。 《詩經》的〈豳風七月〉有一詩句:「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人們十二月匆匆鑿冰,正月時將冰藏於凌陰。凌陰又稱「凌室」,是古代存放冰塊的地窖冰庫,待夏天取出使用。

    周朝已有「凌人」此一官職,專責管理冰庫。《周禮天官冢宰》記載「凌人掌冰政。」凌人不但負責冬天鑿冰,將冰收納在凌陰內,春天時更需監察冰塊的狀態。凡是宮中的美食、牲畜和美酒也需放入「凌陰」中保鮮,確保不會腐壞。

   古人夏日有了冰,便能製作各種涼透心的消暑食品和飲品。跟現代人一樣,愛在夏天喝冷飲和吃清涼的食物。 甜品「蘇合山」,跟雪糕、刨冰相似,在唐代已出現。唐朝文人王泠然的《蘇合山賦》,形容酥山口感「觸皓齒而便消,是津是潤」,入口即化,津甜濕潤,更說「雖珍膳芳鮮,而蘇山奇絕」。

   《唐語林》卷四中,記載諫官陳知節在含涼殿的「冷氣房」,「玄宗起涼殿,拾遺陳知節上疏極諫,上令(高)力士召對。時暑毒方甚,上在涼殿,座後水激扇車,風獵衣襟。」 陳知節經常進諫,唐玄宗便召他到含涼殿問話。他進殿後看到玄宗座後有一用水力推動的「扇車」,陣陣冷風吹入衣襟;「知節至,賜坐石榻。陰霤沈吟,仰不見日。四隅積水成簾飛灑,座內含凍。」陳知節吹了古代人工冷氣又享用冰涼飲料消暑,回家後立刻肚瀉,逾一天後才康復。

    北宋時的《東京夢華錄》,〈州橋夜市〉提及夜市售賣的消暑食品,當中包括「沙糖綠豆甘草冰雪涼水」和「沙糖冰雪冷元子」,前者由綠豆和甘草煮成,加入砂糖再放涼冰鎮,後者則是冰鎮砂糖湯圓。 宋代人喝「涼水」已十分普及,種類繁多。宋末周密所著的《武林舊事》描述南宋國都臨安城風貌,當中記有城內售賣的冷飲「涼水」,並列出各式各樣涼水名字,包括「甘豆湯」、「椰子酒」、「姜蜜水」、「木瓜汁」等共17款飲品。

    「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詩人楊萬里,曾以酥山為題,寫了《詠酥》:「似膩還成爽,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銷」,讚歎酥山看似黏膩,實質口感清爽,像雪一般。 禪語中有句「只緣心靜自然涼」,人只要內心平靜,身體便感涼快。白居易的《苦熱題恆寂師禪室》亦有提及此禪語,「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非是禪房無熱到,為人心靜身即涼」,禪師能保持心靜,身體固然清涼。

    清代康熙帝自稱從小習慣盛夏時不開窗、不避暑歇息,亦因自己心靜,所以身體涼快。由雍正追錄父皇康熙帝的訓話而成的《聖祖仁皇帝庭訓格言》記載:「訓曰:『汝等見朕於夏月盛暑不開窗、不納風凉者,皆因自幼習慣,亦由心靜故身不熱。此正古人所謂,但能心靜即身凉也。』」

    古代詩人把夏日酷暑生活經歷,寫下了眾多的詩歌。漢朝賈誼《鵩鳥賦》中也有「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土;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的說法。人們在能力有限的情況下,無法自主選擇,就只有順應自然,甘當爐中物。 唐代杜甫的《夏日嘆》裡有「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李白在《丁督護歌》裡也說過,「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白居易在《觀刈麥》詩中說,「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人們不但一心幹活不知熱,而且還盼望著白晝時間更長。

    《早秋苦熱堆案相仍》杜甫 唐 七月六日苦炎蒸,對食暫餐還不能。 常愁夜來皆是蠍,況乃秋後轉多蠅。 束帶發狂欲大叫,簿書何急來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腳踏層冰。

    宋代戴復古是宋朝詩人,他的老家是浙江台州,一到夏天也是酷熱難當。他寫了一組五言古體詩,叫《大熱五首》,反映當時酷熱的情形。其中第一首更為突出,既是寫炎熱,也是寫憫農。 《大熱五首》(其一) 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 萬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熱。 君看百穀秋,亦自暑中結。 田水沸如湯,背汗濕如潑。 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成都商報》2023/07/09副刊有一圖,夏天荷葉,茶和西瓜構成一個消暑圖,裡面還有古人,今人(網友)針對夏日的趣味詩詞與網路留言。旅遊的朋友帶回來細讀,發現文字太有趣。先整理內容,明日再整理摘錄分享。儘管熱天氣還是必須躲在室內享用冷氣,喝杯涼水看看古人消暑詩詞也是別有滋味。 圖:《成都商報》2023/07/09副刊插圖: 隻字不提熱

author avatar
波新聞
波新聞於2017年9月1日在高雄成立。隷屬文青農實業有限公司,架構分為新聞區、專題區及影音區,報導與社會大眾相關的民生訊息,秉持傳遞正向訊息、提升正向能量、波動良善之心、共同關懷弱勢,讓社會更加祥和與美好。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