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才2個月大全身破皮流膿! 嬰幼兒染「異膚」搔癢難耐醫師教解方

Vendor Icon

CNEWS匯流新聞網

8月. 17, 2023

才2個月大全身破皮流膿! 嬰幼兒染「異膚」搔癢難耐醫師教解方 261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稚嫩的嬰兒皮膚,竟抓到流湯流膿,常叫爸媽操碎了心。異位性皮膚炎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皮膚疾患之一,雙和醫院小兒部過敏氣喘免疫科專科醫師呂孟哲指出,最早有可能在2個月到6個月大時就發生,約占小兒人口總數的10%左右,最要留心的就是別再「抓呀抓呀」,否則傷口只會更惡化。

雙和醫院門診就有一名1歲多男童,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整個人搔癢難耐,不只抓破皮流血,甚至進一步引發傷口發炎、流膿等細菌感染的情況,嚴重影響睡眠品質與生活作息。

呂孟哲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與遺傳有關的過敏性體質,往往可從家族史發現,通常與氣喘、過敏性鼻炎、花粉症或過敏性皮疹等過敏症狀有關。值得注意的是,搔癢難耐是異位性皮膚炎最明顯的症狀,幼童的皮膚較脆弱且敏感,常因水泡抓破、磨破後產生糜爛、滲液結痂的情況。

搔癢帶來的不適、無法充分休息導致疲勞,總會讓幼童情緒失控,連帶照顧的家長也心力交瘁,更嚴重的後果是,長期下來易引發皮膚損傷、脫皮及苔蘚化等病灶,甚至導致皮膚功能的失常、局部免疫功能失調,或常見續發性病毒、細菌、黴菌的皮膚感染。

孩子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怎麼辦?呂孟哲表示,可先從降溫、通風開始,並利用其他事物轉移注意力以免抓傷,平常照護上,盡量避免悶熱、流汗,保持乾燥、通風與涼爽的環境對抑制發作相當有幫助。但皮膚也得注意保溼,過於乾燥的皮膚在接觸過敏原或病菌後,發炎情況將更惡化。

呂孟哲提醒,藥物治療部分,目前大多以類固醇藥膏及抗組織胺為主要方式,但家長們會關心長期用藥對幼童造成的後遺症,像是過多的類固醇暴露,對肝、腎等器官的負擔,或是影響生長發育,變胖、長不高、皮膚萎縮變薄等,因此,也可視情形考慮生物製劑,無論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重點。

照片來源:雙和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她高血壓連吃17年藥 醫揪「潛藏禍首」馬上不藥而癒

美國櫻桃連續22批122噸農藥違規 等嘸AIT回覆!食藥署曝恐暫停進口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author avatar
CNEWS匯流新聞網
台灣內容型網路新媒體,2016年成立,由資深記者、媒體人及影像工作者組成,內容包括數位匯流、醫藥生活、網路科技、政治民調、新能源、金融財經及企業公益領域。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
  • 複製
  • 贊助
  • 稍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