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嘉義縣溪口鄉「武英殿」焕然一新 剪黏藝師重現傳統工藝裝飾更為吸睛

Vendor Icon

波新聞

嘉義縣溪口鄉「武英殿」焕然一新 剪黏藝師重現傳統工藝裝飾更為吸睛

11月. 03, 2023

波新聞─辜士陞/嘉義

廟宇修復總是充滿文化、歷史和藝術價值。嘉義縣溪口鄉游西村「武英殿」主祀開臺尊王,因921地震毀損多年,村民集資近4百萬元,聘請工匠藝師,以傳統工法,歷經6個多月整修,樣貌煥然一新。正殿壁堵純手工雕塑的大型浮雕金龍栩栩如生;廟宇屋脊上五彩繽紛、光彩奪目的傳統剪黏工藝裝飾更為吸睛。

一肩承擔起武英殿修復重責的57歲剪黏藝師謝慶星,從13歲起就拜師學藝,投身廟宇剪黏世界,進而廣及雕塑、泥水、磚瓦等建築技術,一做就是40多年,全省走透透,許多知名廟宇都留有他修復和創作的足跡,如今,連其兒子謝青涼也跟著他一起為保留傳統廟宇工藝而努力。

 

 

本身就是溪口鄉游西村民的謝慶星表示,廟宇修復需瞭解原有結構與技法,並保留傳統特色,這次整修自己村裡的信仰中心「武英殿」,自然更為用心,不惜成本。以屋頂重舖琉璃瓦來說,除了基層RC,還加舖白鐵防水層,加上專門訂製可緊密銜接的屋瓦,屋頂絕不漏水。其餘如壁堵浮雕、屋脊剪黏等,也都依循傳統工序,展現細緻入微、精巧繁複的工藝,讓廟宇充滿生氣和美感。

 

 

站在武英殿廟埕,抬頭仰望屋脊即可欣賞到燕尾翹起處華麗動人的雙龍,還有鮮艷耀眼的七寶塔、福祿壽三仙等剪黏作品,週邊並綴有各式精心黏貼、造型生動、爭奇鬥艷的牡丹花鳥和鳳凰走獸等,繁複中可見古樸之境,匯集營造出雄厚有力的藝術之美,引人入勝。

 

 

剪黏又名「剪花」是廟宇傳統裝飾鑲藝術,謝慶星剪黏藝師說,目前剪黏大都已經改用仿古碗片與「淋搪」(淋上釉藥的陶胚)搭配運用來做,再黏貼到已經塑好形態的水泥胚體上,並做細部彩繪修飾。現代材料色澤明亮、耐久性好,長時間日曬雨淋也能維持光鮮美麗。只是施作處所多在戶外屋頂,危險性高,頂著日頭又累又操,目前少有年輕人想做,謝慶星也擔心傳承恐將出現斷層。

 

 

另外,武英殿大殿裡全新的浮雕立體金龍,高1.53公尺,寬達2.18公尺,散發威嚴神聖氣勢,這也是謝慶星耗時1個多月才完成的作品。游西村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孫文信說,這條浮雕金龍,龍頭是特別燒製,龍身蜿蜒盤繞,似將騰空而起,每一鱗片都是精雕細琢,搭配殿內風格,宛如充滿智慧和力量,吸引不少信眾合影,感受靈威。

 

 圖:嘉義縣溪口鄉「武英殿」焕然一新 (溪口鄉游西村武英殿提供)

author avatar
波新聞
波新聞於2017年9月1日在高雄成立。隷屬文青農實業有限公司,架構分為新聞區、專題區及影音區,報導與社會大眾相關的民生訊息,秉持傳遞正向訊息、提升正向能量、波動良善之心、共同關懷弱勢,讓社會更加祥和與美好。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