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至文/高雄
佛陀紀念館攜手敦煌研究院歷經10餘年策畫的「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今(16)日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中國大陸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等人共同主持開幕式,歡迎民眾參與這千年一遇的藝術饗宴。
「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重現敦煌莫高窟3座石窟及7座藻井等實體,還有敦煌研究院3D打磨的「中心柱窟」連同百餘件真跡或臨摹等珍貴文物,克服重重障礙,跨越4400公里,首度現身台灣,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珍貴展覽。
「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開幕式在佛陀紀念館本館三川門庭舉行,特別打造一座通往莫高窟入口的牌坊,讓觀展者穿越牌坊有實境感。
今天出席特展開幕式還有法門寺住持寬嚴大和尚、佛光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漢學研究中心主任曾淑賢、文化學人林谷芳、歷史博物館館長王長華、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台北辦事處主任何婕、琉璃工房創辦人楊惠珊、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高雄辦事分處主任史瑞琳、敦煌研究院陳列中心副主任王慧慧、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宗祖殿堂主依照法師、佛光山榮譽功德主蔡國華伉儷及佛光人、信眾逾700人出席絲路光華開幕。
活動在南台灣藝術舞蹈團以《敦煌舞境》的舞蹈呼應這場藝術特展,舞者曼妙的肢體語言和敦煌藝術對話為特展揭開序幕。
中華文物交流協會會長李群以視訊致詞,他說敦煌藝術文化是中華文化也是兩岸共同的文化資產和精神嘉勉,在文化交流有志之士的努力及彼此的互信之下,架起了交流的跨海大橋。他說10餘年來和佛光山合作10項展覽,提供了很多歷史文化資糧。這次是第3個5年計畫的啟始展,以營建及發展之路為題,呈現敦煌石窟的文化藝術、宗教及生活百態。
心保和尚表示,星雲大師曾於1989年訪莫高窟,歷經34年且在因緣的促成之下,敦煌藝術到佛陀紀念館展出,是非常殊勝的展覽。他讚歎敦煌壁畫及雕塑多為佛教藝術的寶藏,也是世界佛教的寶庫,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已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心保和尚從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將歐亞大陸和貿易商道連接成為「絲綢之路」說起,開展為一條文化交流的匯通橋梁。有商賈貿易還有印度高僧東來、中國僧人西行求法而成的人文薈萃重要節點。敦煌石窟中有唐三藏取經詩畫、維摩詰居士說經、佛陀成道降魔故事等,都和佛教相關聯。多面向的敦煌文物開展成一門「敦煌學」,吸引很多專家學者探究,盼藉由特展讓佛教藝術流傳,佛陀教法續在人間發揚。
蘇伯民講述敦煌是中原進出西域的門戶,因中西文化商賈交流成了多元文化匯萃之處,莫高窟是珍貴的文化藝術果實。735個洞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的所在地。有著從西元4世紀到14世紀的佛教藝術成就,是人類文化的重要遺產。敦煌研究院致力於此文今遺址的維護和保存。
他推崇星雲大師一生廣利眾生,以虔誠、智慧將佛陀的慈悲的精神化為追求全人類福祉的動力、促進兩岸交流等,因緣俱足成就了「敦煌石窟藝術特展」。
曾多次走訪敦煌石窟,文化學人林谷芳也分享看到此特展帶給他的讚歎和感慨。他說,敦煌所處地理位置是文化薈萃之地,觀展可以體現僧侶、商賈的初心;佛陀關注的人間百態及帶來的心靈文化對應;還要感謝很多人致力於敦煌藝術及宗教文化研究,並牽起兩岸文化交流的契機,讓觀展者於欣賞千年藝術的同時有更深的心靈觸動。
心保和尚等一行人於開幕後,由陸帥洋導覽進入莫高窟第45窟「殿堂窟」,解說建於盛唐期的佛龕和彩塑,讓觀展者看到佛的莊嚴、弟子的虔誠、菩薩的溫柔及天王的威嚴,壁畫是佛教經典的呈現,還有菩薩教化眾生的圖像等,覆斗形的窟頂象徵至高無上及宏偉。
另外,也欣賞鹿王本生故事畫、蓮花飛天藻井及開鑿於西魏時期的中心塔柱窟等,觀其佛龕彩塑至今完好保留,色彩豐富,畫工精細,值得細細品味。
不少民眾慕名敦煌藝術特展,迫不及待進場觀展並由導覽員解說,了解敦煌藝術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