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季奧運會,正在紅紅火火的舉行。北京的金牌數,隨著爭議不斷,同時引起了國際間高度注意。
比較和過去不同的地方,在於過去不屬於北京奧運的強項,現在全部成了日常。代表中國拿到金牌的選手,有一項特色,大都屬於歸化型選手,而且還操著一口流利的英文。
形成這麼特別的景象,在於北京當局為了保護金牌能夠確保,用了各種方式,可以用無所不用其極來形容。賽事進行不到一半,失格選手的人數越來越多,而且都屬能征慣戰的奪金者。而且主辦單位根本一點也不在乎外界質疑。
比賽結果是一種數字顯示,北京奧運動用了各種「細節」,放大了原本可以容許的範圍,用失格的方式打敗了對手。讓金牌的成色完全不足。
主辦國搶佔金牌增加奬牌數一般都會,但是會集中在最擅長的項目,就如同過去的漢城奧運,南韓包辨了所以的跆拳道項目的金牌。用的各種方式和手段就讓各參賽球隊伍相關有意見。現在的中國走了南韓的老路,連南韓媒體都看不下去。
理論上,如果中國大陸用自己的本土培養出來的選手,也不是沒有機會爭金,只是用了自己認為更保險的方法。
現在中國大陸在冬季奧運的小動作很多,連歐盟國家都快受不了。只是現在的中國,大內宣的功能比公平更重要,只要有金,所謂的奧運精神,在北京冬季奧運會看得到或看不到,那就不是主辨國想要的重點。
至於是不是因為明顯的比賽公平性,而引發國際間更加強烈的反華甚至排華浪潮,奧運結束之後,勢不可免,只是程度要到哪裡。或許中國人各方面可以拿出來更多的鈔票來擺平。至少在非洲地區和國家還是很管用。因為非洲大部分地區或國家,根本不在乎在冬季奧運的成績,那些項目完全不是非洲想要的。
而中國方面也不會中斷持續奪金的各種奧步,畢竟那才是重點。形式上的中國崛起,才是真正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