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飛機噪音嚇大的澎湖高麗菜王?

Vendor Icon

波新聞

飛機噪音嚇大的澎湖高麗菜王?

1月. 22, 2024

波新聞─陳金聲/嘉義

2024年1月21日,澎湖馬公烏崁社區舉辦的第八屆「高麗菜王比賽」開獎,得獎的單顆最重18.8台斤奪下「高麗菜王」。

烏崁位在澎湖馬公機場邊,有人說這些特大號的高麗菜是被飛機噪音嚇大的,有的則說它們是看飛機長大的。這是網友搞kuso,一笑置之,真正呵護它們長大的是「咕咾石」。

當地社區菜農有35戶參賽,熱鬧重於得獎,皆大歡喜,為小社區添風情。這項比賽己經連續舉辦八年,縣老爺陳光復樂見「小社區大特色」,承諾明年由縣府接手擴大舉辦,澎湖的高麗菜發光發熱精彩可期。

高麗菜比賽,在台灣本島地區少有,因為在本島,高麗菜數百年來都只是「國民菜色」之一而己。早期台灣農家,家家戶戶「厝前厝後」都會種幾行自給自食,供需自足,根本談不上什麼身價。但是,農村老化,人口流失,連老農都懶得種了,所才才給了高麗菜翻身的機會。

雨季、颱風季後,高麗菜價貴到一顆數百元,農家搶種的結果,供過於求,一顆十元讓遊客自行到田裡採收,甚至有農家「收沒工錢」直接把高麗菜除掉做田裡的有機肥。

澎湖地區乾罕,東北季風又特強,農作生長環境惡劣,所以,種出高麗菜還興高采烈的舉辦比賽,還上了媒體,這不是台灣本島農家所能想像,張姓菜農說:「澎湖是沒三小可以比了逆?連高麗菜也在辦比賽」。

澎湖今年的高麗「菜王」重18.8台斤,這比市面上的高麗菜大了好幾號。但這絕對不是台灣之最,因為在阿里山下公路邊,就有人種出每顆重達25台斤的高麗菜。

菜園的主人開價一顆二千元,令人乍舌,有行沒市,乏人問津,因為二千元在平時的菜市場可以買一卡車了。最後那位菜農留著自己觀賞,還說「種自慰的,自我安慰的」。

澎湖馬公烏崁社區這項比賽,充其量只是社區農作活動之一,真正值得深層認識的是澎湖人受制於地理及天候環境而就地取材利用「咕咾石」砌牆建「菜宅、菜厝、菜房」為菜苗擋風的景觀,那才叫「精彩絕倫」。

澎湖出了名之一是東北季風,台灣本島被稱為風城的新竹九降風,跟澎湖的東北季風相比,只算微風輕拂,「算三米烏仔屎」。

澎澎乾罕,夏天熱爆,冬天是種菜好時節,冬菜長得快,偏偏卻逢強烈的東北季風,所以,粒粒皆辛苦,都得從幼苗開始呵護。

菜葉很薄水份蒸發快,經不起強風吹襲,何況澎湖的東北季風還夾帶鹽分,如果不加以擋風保護,菜葉尾端都會枯乾,還沒來得及長大,整顆都被強風「烤」成菜干。

所以,澎湖的菜農,「研發」獨樹一格的護菜模式,外人看得霧煞煞。澎湖的咕咾石到處都是,菜農就地取材,搬得動的就帶回菜園,以石塊築成「護菜牆」。遊客不解,說澎湖的菜農很搞怪,「種菜像孔明,還布石頭陣」。

菜農用石塊築成「菜宅、菜厝、菜房」擋風,他們先用石塊砌出約一公尺高的石牆擋風,然後再建「房中房」做第二層的呵護,用較小的石塊豎在小菜苗的旁邊,造型不一,視菜園的風向而定。有的用三片石塊,築成字型,像閩南建物三合院,有的用二片築成「人」字型,有的用二片築成「L」型,這種工法獨領風騷。

這些「菜宅、菜厝、菜房」,形成澎湖的特殊景觀,只有澎湖才看得到。菜農表示,石塊重量大,堅固耐用,毋驚風吹日晒雨淋,循環用了幾十年都不會壞。

菜苗逐漸長大後,需要更大的生長空間,澎湖菜農就搬開石塊,預留更大的生長空間給菜株長大。

澎湖人的「菜宅」最怕流浪狗或飼養的小羊跑進成菜園玩耍,推倒石塊,壓死菜苗,所以,幾乎每天都得到菜園「巡視」。

澎湖人種菜,基本上都是種來自己吃,有時收成量多,才會賣給當地的店家。所以,遊客到澎湖吃飯點青菜時,「體諒一點,別嫌菜貴」。因為澎湖的蔬菜九成都是從台灣坐船漂洋過海的「舶來品」。

澎風的天候,能種的菜種不多,高麗菜是大宗,花椰菜次之,吃不完的,一些醃製成類似泡菜之類的「高麗菜酸」及「花椰菜干」,自食及分享旅居台灣本島的親友。

這道高麗菜酸出了名,特別是用來煮俗稱「臭肚仔」的象魚及膠質較高的「石魚頭」 (俗稱的「鸚哥魚」的頭部)。至於花椰菜干,則是加蒜炒「三層肉」,吃澎湖海產,少了這兩味,那就不算「內行也」。

澎湖人重鄉情,因此,每年收成淹製酸菜後,都會「空運」幾瓶分享旅台的澎湖鄉親,有些則賣給台灣專賣澎湖海產的海產店。

這種菜酸的包裝也很特別,都用礦泉水的寶特瓶裝,密封鎖緊發酵後,瓶內會產生強大的氣壓,因此,開瓶時會像汽水一樣,衝出很烈的氣泡,所以,打開這種裝酸菜的寶特瓶時,外行的會去扭轉瓶蓋,稍不小心,就會被瓶內的氣壓「衝」傷。

內行的,都不會去扭轉瓶蓋,而是用一塊布遮蓋在瓶上,直接拿利刃一刀攔腰開膛剖肚,如此,才能保證免於受傷之苦。一瓶醃製品開得如此有學問,這只有澎湖出品的「高麗菜酸」這道食材才學得到。

author avatar
波新聞
波新聞於2017年9月1日在高雄成立。隷屬文青農實業有限公司,架構分為新聞區、專題區及影音區,報導與社會大眾相關的民生訊息,秉持傳遞正向訊息、提升正向能量、波動良善之心、共同關懷弱勢,讓社會更加祥和與美好。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