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文學家之旅】魔幻還是真實?認識現實中的孤寂大師馬奎斯

Vendor Icon

酷傳媒

【文學家之旅】魔幻還是真實?認識現實中的孤寂大師馬奎斯

1月. 26, 2024

文/采宜 「要麼寫作,否則我將死去」,一生致力於寫作的馬奎斯曾如此說道。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的外祖父母家,產出了大量中、長篇小說,以及撰寫多篇政論、文藝評論和劇本。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也被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讚譽為「塞萬提斯之後最偉大的語言大師」。 他的作品虛虛實實,讓人摸不著頭緒,但身為上校的外祖父、熟悉拉美傳統神話故事的外祖母無疑為這位大作家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 外祖母口中的魔幻世界構成了《百年孤寂》中,馬貢多這片神奇土地,及其上發生的奇幻事件;外祖父描述的血腥戰場塑造了《百年孤寂》、《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裡頭,被病痛纏身,痛苦地老去的上校。而他的其他著作:《愛在瘟疫蔓延時》、《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苦妓追憶錄》等,也圍繞孤獨、愛情、死亡發展。 「拆散打亂,隱去出處,再說給大人聽」,這是他擅長的事情。人們很難分辨這位大師筆下所寫是幻想,抑或是真實,因為他們看起來是如此荒誕不羈又情有可原,也因此,馬奎斯被稱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 現在,就讓我們走入現實,尋找真正的馬奎斯吧! 探訪現實的馬康多 馬奎斯的故鄉巴蘭幾亞 「我無法想象還有哪種家庭環境更適合培養文學志向。」——馬奎斯 來到馬奎斯的家鄉,熱帶的暖意襲上肌膚,聽著漁港浪潮的聲音,可以嗅到一絲海水的氣息。馬奎斯一生來往歐美,在87歲的高壽中,也停留過許多城市,而此地——哥倫比亞的巴蘭幾亞(Barranquilla)——則是他出生的地方。 這裡流動著一股樸實的空氣,能讓人感受到是一座真正活著的城市,孕育馬奎斯的小鎮阿拉卡塔卡(Aracataca)更是如此。火車緩緩地駛入站中,手拿報紙的老人黝黑的膚上,皺紋一動也不動;小男孩跳入汩汩的河水中,想在這熱帶之地倘佯清涼。而一面大牆上,寫有馬奎斯的名句,追尋馬奎斯而來的旅人,還會去看看瑞米迪娥的雕像,靜靜凝望那美麗如夢幻的臉龐。  [caption id="attachment_13062" align="aligncenter" width="1080"] 巴蘭幾亞是一座海港城市,馬奎斯的故鄉阿拉卡塔卡也為於此,是他認為最能孕育文學志向的家鄉。(圖片來源:Colombia.travel官方FB)[/caption] 作為馬奎斯的故鄉,阿拉卡塔卡的居民為了紀念他的著作《百年孤寂》,曾在2006年舉行公投,提議把此地更名為「馬康多」。走在阿拉卡塔卡的街道上,確實能從中捕捉到一些馬康多的影子,讓人趨之若鶩。但如同馬奎斯說的,讀者往往對他的所謂「魔幻現實主義」避重就輕,只看到了魔幻,卻沒有看到現實。 實際走在阿拉卡塔卡,感受生命的脈動,觸摸它每一處的溫度,它是真實存在的小鎮,有著自己的名字。現在,我們看到了他的現實,也不該忘了看到魔幻,這個盛產香蕉的的小鎮,與孕育馬奎斯成長的家庭,是馬奎斯認為最能培養文學志向的家鄉。我們可以把馬康多留給魔幻,而阿拉卡塔卡則留給現實。 將軍的最後一哩路:馬格達萊納河 除去《百年孤寂》外,身為哥倫比亞人的馬奎斯尚有另一部膾炙人口的作品——《迷宮中的將軍》,一如他的寫作風格般離奇,卻發人省思。 書名中的將軍,指的是南美解放者西蒙·玻利瓦爾,不過故事情節並不是強調玻利瓦爾如何解放南美洲,也不是他中年時縱橫政壇的輝煌事跡,而是著眼在這位英雄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日子裡,那沿著馬格達萊納河(Río Magdalena)幻影般的旅程。 雄偉的馬格達萊納河是哥倫比亞的寶藏之一,她是城市的連接線,野生動物保護區和該國豐富歷史中的重要參與者。她的重要性可以追溯到殖民時代之前,這要歸功於它從哥倫比亞市中心到加勒比海的有利位置與龐大的載運量。當西班牙征服者在16世紀初到達時,它成為他們的關鍵戰略路線。從那時起,這條河的宏偉激發了藝術家和作家的靈感,馬奎斯便是其中一員。只需一瞥,就能欣賞到它的意義和魅力。 [caption id="attachment_13067" align="aligncenter" width="900"] 來到哥倫比亞,沿著馬格達萊納河遊玩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圖片來源:哥倫比亞旅遊官網)[/caption] 馬格達萊納河周圍的許多城鎮都是熱門旅遊景點 - 主要是那些位於波哥大附近地區的城鎮。翁達(Honda)、聖奧古斯丁(San Agustín)和聖克魯斯德蒙波斯(Santa Cruz de Mompox),都具有獨特的風景與豐富的文化,特別是在經過一系列保護和修復工作後,這些城鎮可謂是您的首選。 要參觀聖克魯斯德蒙波斯,需要乘坐獨木舟或chalupa(一種小型水上計程車式船)。而聖奧古斯丁和翁達都很容易開車到達。 親眼目睹馬格達萊納河可以深入瞭解哥倫比亞的過去和現在,以及發現幾十年來一直隱藏的城鎮和景點。這條河有自己的魔力,無疑會讓在其水域旅行的遊客著迷。 渡假勝地加勒比海的文學寶藏 1948年,由於哥倫比亞內戰,馬奎斯輾轉來到卡塔赫那(Cartagena,又稱迦太基)擔任記者一職。盡管馬奎斯在此僅僅待了兩年,這座城市卻帶給他莫大的影響。《愛與群魔》、《愛在瘟疫蔓延時》與《迷宮中的將軍》皆以卡塔赫那為藍本創作,而經典名作《百年孤寂》的初稿也是在此創作。除此之外,2014年,馬奎斯去世後,其遺骨被安葬在卡塔赫那 在他的書中,卡塔赫那經常被描繪成一個與階級纏身和種族主義社會充滿衝突的失序混亂之地,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卡塔赫那與馬奎斯有著千絲萬縷、愛恨糾結的複雜關係。若想一賭馬奎斯著作下的藍本,不妨來卡塔赫那走走吧! [caption id="attachment_13063" align="aligncenter" width="1392"] 建於1536年的巴拉哈斯城,曾是卡塔赫那奴隸貿易與白銀出口的中心(圖片來源:卡塔赫那政府官網)[/caption] 卡塔赫那著名的地方,一為加勒比海的沙灘,二就屬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列世界遺產的舊城區了。 16世紀時,西班牙的冒險家大舉來到中南美洲殖民、搜刮原住民財寶,卡塔赫那就是當時運回歐陸的中轉站之一,也因此一舉繁榮了起來。西班牙固若金湯的堡壘大砲至今仍聳立在此,著名堡壘巴拉哈斯城(Castillo de San Felipe de Barajas)更是走訪「地理大發現」的遊客所必經之路。 若想在中南美之旅中順帶享受加勒比海的熱帶風情,來卡塔赫那就對了!位在加勒比海岸的卡塔赫那四季氣候溫暖,附近有著為數眾多的沙灘與小島, 著名的有羅薩里奧島(Isla Rosario)與白灘(Playa Blanca)。身為中南美洲最繁榮的港城之一,現代娛樂亦是不缺,享受高檔酒店服務之餘體驗加勒比海的水上活動,所謂的度假天堂莫過於此! 不為人知的祕密    一窺馬奎斯與世界名人的私密對話    2022年適逢馬奎斯榮獲諾貝爾文學獎40週年,墨西哥為了盛大舉行紀念馬奎斯的活動,展覽了此前未曾公開的40封信件,而地點就在他與妻子在墨西哥城的故居。 事實上,馬奎斯與世界各地的名人都有書信往來,包括古巴革命領袖卡斯楚(Fidel Castro)、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智利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演員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等。 這些信件由目前擔任馬奎斯基金會的負責人——也是馬奎斯的孫女 Emilia García Elizondo 在故居的櫥櫃中偶然發現。在一個毫不起眼的塑膠盒中,裝有150封名人寫給馬奎斯的信件,其中柯林頓寫過好幾封信給他,曾在聆聽哥倫比亞音樂後心中所感特別提筆寫下感言,另外卡斯楚也親筆寫了多封信,強調自己要繼續為革命奉獻。 [caption id="attachment_13065"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00"] 馬奎斯的手稿、信件與照片等珍貴資料,由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哈利蘭森人文研究中心所收藏。(圖片來源: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官網)[/caption] 不過,如果想要閱覽更完整的手稿與書信等珍貴文件,必須到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哈利蘭森人文研究中心(Harry Ransom Center)。 在他的愛妻梅西迪絲(Mercedes Barcha Pardo)同意下,兩個兒子將馬奎斯全數作品、手稿、文獻都捐給給哈利蘭森中心,包括手稿、照片、筆記、影集和私人物品——兩部打字機(Smith Corona)及五台蘋果電腦,其中包括2,000封信件,以及《我們八月見》這本馬奎斯並未出版的作品,約有2萬7,000張照片已開放線上瀏覽。 值得一提的是,馬奎斯在2014年以87歲高齡辭世後,他的妻子在6年後履行承諾,同樣以87歲高齡到天堂與馬奎斯重逢,而離世的那天就是8月15日,應驗了《我們八月見》的預言。夫妻兩人鶼鰈情深、相伴半個世紀的故事,傳為文壇佳話,如今也只能在故居中追憶。
author avatar
酷傳媒
在地視角、全球視野的新媒體平台!我們提供一個從南方出發的文化視角,蒐集紀錄屬於在地的美好,不管是老故事或新創意、老歷史或新文化、老風景或新地標,老技藝或新科技,都可以在這片文化地圖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座標!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