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國內永續金融的未來發展脈絡

Vendor Icon

CIO Taiwan

2月. 05, 2024

網頁文章首圖1200x630 (1)

文/林呈欣


200-林呈欣
◤ 林呈欣為政大經營管理博士(DBA)候選人。現任政大企管系兼任講師、淡江大學商管學院兼任副教授、輔仁大學理工學院兼任副教授。並兼任數家企業數位長職務與董事會永續委員會之永續長職務。過去經歷於台灣微軟與微軟中國大中華區企業顧問服務總監。

管會提出「綠色金融」,自 2017 年提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 1.0」,鼓勵金融業自身追求永續發展,並藉由金融機構幫助綠能產業的發展。2020 年提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 2.0」,從環境面擴大到「ESG 的三大面向」,新增了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在 2022 年推出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 3.0」,更具體強化金融機構的角色,並讓金融業與產業執行「淨零轉型」做更緊密的結合。

在金管會洗腦金融機構,讓金融機構知道自己在「淨零轉型」可以扮演的角色後,接著金管會就要金融機構去洗腦投融資企業做好「淨零轉型」,並且要讓企業知道該做「淨零轉型」,並設定淨零目標與採取淨零行動。

金管會如何讓金融機構來做

全世界最聽話的產業就是金融業。其他產業都可以對政府說不, 但是金融業的字典裡找不到對主管機關「說不」,永遠只有「說是」。

2023 年的現今,金融業對企業執行「淨零轉型」,現在就不發威,企業似乎感受不到金融機構對企業要求做到範疇三的「淨零轉型」,主管機關也只是以口頭柔性呼籲企業要做到。但是,筆者認為未來金融機構要對企業發威時,這個威力將會無窮。在近幾年之間,國際之間的觀念、標準與制度已經漸趨於一致,對「節能減碳」的方法論與工具也漸趨成熟;或許未來幾年後的某天,主管機關受到國際趨勢影響而開始對金融業要求,會變得很積極而且很強力要求企業做到「淨零轉型」。筆者認為,全世界的金融機構要使出殺手鐧來要求企業來高度配合「淨零轉型」,在技術架構上已經完全成熟,只是這個時間,殺手鐧尚未出竅而已。

一個關鍵問題,現在國內外的金融監理機制中,這個工具是否已經成熟?對金融業各業種的「資本適足率」制度,這個制度不用重新建立,這個制度對金融機構也不用重新學習。當主管機關用某一個措施,來使出這個制度來對金融業掐緊之後,因為「資本適足率」不足時,金融業的大股東就要拿出錢。當大股東的口袋被勒緊之後,這個制度將會非常有效,當金融機構拿來要求投融資的企業時,這一個措施將會對企業非常致命。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資本適足率」制度主要依照「信用評等」。筆者認為如果未來 ESG 或者「淨零轉型」經由一個跨國認證的評等制度,能夠相對公允、客觀、可比較的來訂出其「淨零轉型」執行成效的「信用評等」時(舉例評等制度給「淨零轉型」做得好的企業給 5 顆地球的信用評等,做不好就給 1 顆地球的信用評等),當此制度導入時在國際上的爭議較小時,而且金融機構運用這個制度也能夠導入,開始對投融資企業評斷其「信用評等」的高或低時,當投融資企業的「信用評等」高,此時「資本適足率」制度對金融機構投資/融資的企業不會有明顯影響與限制;但是反之投融資企業的「信用評等」低,這樣對金融機構投資/融資的企業會有深遠影響。這時候不管是大/小公司,企業「淨零轉型」的成果,將會對企業極端重要,筆者認為投融資企業感受到難過的程度,可能很難過,也可能不難過。

當上面這個制度的導入初期時,主管機關可以設定很寬的條件,讓金融機構與投融資企業沒有感覺;反之,當主管機關要下手很重,把韁繩勒到最緊時,讓金融機構去對「淨零轉型」做得好的企業(拿到 5 顆地球的信用評等)與做不好的企業(拿到 1 顆地球的信用評等),拿到完全不成比例的投融資時,這時候投融資企業就可能會從金融機構得到完全不同的對待,像是融資額度與融資利率有很大差別。筆者認為,最壞的情況下,企業感受到難過的程度,可能會讓企業再努力 10 年都無法過關。

淨零轉型政治學

全球關注到永續、氣候變遷的議題,這到底是科學的問題、技術的問題,還是政治問題?聯合國與各國在「2050 年淨零排放」的目標是明確一致,但是解決做法上一直找不到有效的做法,所以做法上常常改變而不像目標那樣明確一致。過去國際上對於淨零減排的驅動力量,一直找不到「有牙齒的老虎」來咬人,所以過去較少人理會「2050 年淨零排放」。

筆者認為「去碳」的最具體有效做法,也就是所謂的「有牙齒的老虎」,不外乎三種(1)稅收、(2)綠色供應鏈,以及(3)資金

第一項的國內/國外碳關稅等稅收,除了歐盟碳關稅之外,還有如果有一天美國碳關稅開始發威,影響力一定數倍於歐盟的碳關稅,這樣對台灣的企業與個人都有切身關係。

第二項的綠色供應鏈涉及到訂單,供應鏈中的品牌商買家這個老大的態度,影響到企業節能減碳的速度。特別是這個老大在市場上能見度很大(像是 Apple),又是龍頭領導品牌時,由於品牌商買家的碳排放主要都是落在範疇三,因此品牌商買家自己能減碳排量變得很有限,此時品牌商買家就會特別積極來做「節能減碳」,又特別以「超標準」來要求供應鏈內的企業減碳且要長期做好淨零轉型。因為如果企業沒有做好「淨零減排」,就會有損及龍頭領導品牌的霸權。再者,透過「節能減碳」可以擴大「護城河」成效,特別是毛利高的領導廠商特別容易用「節能減碳」一次把對手打敗,有助於維持龍頭領導品牌在市場上的霸權並擴大領先優勢。

至於第三項有關資金,便是要透過金融業來發力,也就是永續金融策略的落實。也是本文闡述重點。

金管會運用金融量能,引導淨零轉型

在十年前或更早以前,聯合國氣候高峰會議很少提到金融業,似乎這些永續議題跟金融業無關;但是從 2021 年 COP26 會議以來,聯合國與各國在解決做法上已經找到具體有效的方法,特別是 2023 年 COP28 大力提出「氣候金融」(Climate Finance)以及各方提出「轉型金融」的解決做法。金融業本身在範疇一、範疇二的碳排放量很少,為何金融業這次也被拉進來解決問題?

金融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隨著企業與金融機構的往來而有所不同。如果企業規模很大的跨國公司,在資本市場跟金融業更密切,而國內的中小企業,跟金融業的往來會少一些,但是很少完全會沒有往來。

[ 推薦閱讀:從 COP28 後看永續金融發展 ]

聯合國各國與台灣金管會紛紛看到,金融業對企業有的影響力無遠弗屆。「金融深化」的現象,過去「間接金融」比較多,也就是企業向銀行借錢。現在隨著金融業在各行各業的滲透愈來愈高深,而且「直接金融」的比重愈來愈高,金融機構直接投資企業。還有,跨國金融資本市場的高度連結,讓金融業對全球企業的影響力愈來愈高。

過去金融業的角色只是被當成經濟上的「潤滑劑」,但是現在金融業的角色,被當成是「引擎」,每個產業的企業都需要跟金融機構往來,才能夠獲得良好的發展。以及未來金融業的角色,被當成是「火藥」,需要有金融業大力協助才能夠讓企業取得在經營上需要的投資、研發、生產、擴廠等,以及達成規模經濟與技術能力等。

金融機構在投融資時要儘量配合金融機構自身的「轉型金融」目標。由於投融資客戶的碳排放量,佔金融機構整體碳排放量的 90% 以上,金融機構要做到「控制在攝氏 1.5 度的淨零排放目標」下,要靠投融資客戶的實體碳排放量做到淨零。

金融機構會發生很大質變

筆者認為,等到金融業成為「有牙齒的老虎」開始發威時,就會讓企業感受到痛。因為金融業可以使上的方法是已經存在而且可以立即使上,也就是「老虎不是還沒有長好牙齒」。上面所述的永續金融的趨勢遲早要發生,一旦執行對所有產業的企業的影響將會太大,而且透過金融業對推動企業「淨零轉型」執行成效一定有效。試想日後企業要跟金融機構往來,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互動是這樣:

  1. 金融機構會問企業是否有淨零排放目標、減碳行動。如果企業完成沒有淨零排放目標,企業就可能借不到錢。
  2. 如果企業回答有淨零排放目標,金融機構接著就會問是否淨零目標有參照「控制在攝氏 1.5 度的淨零排放目標」。如果企業只是有自願性在做,但是跟上述目標無法關連得上,企業也可能借不到錢。
  3. 金融機構接著問企業,企業借錢後的減碳行動,是否與「控制在攝氏 1.5 度的淨零排放目標」有關係。金融機構將要負起責任來持續跟企業進行議合,以確保企業的減碳行動有落實執行淨零排放目標。

預見主管機關遲早會要求金融機構施行,如果依照上述的分析,再加上筆者提到所謂的「有牙齒的老虎」的另外兩種同時施行,稅收與綠色供應鏈,企業應該會感受到相當痛。

企業面臨「轉型金融」下應有的作為

企業要先做「控制在攝氏 1.5 度的淨零排放目標」,因為早晚一定用得上。雖然還不知道到底什麼時候會用的上,可能跟銀行融資時用得上,或者在面對供應鏈品牌商時用得上。

[ 推薦閱讀:林呈欣專欄所有文章 ]

筆者建議企業,面對金融機構與供應鏈品牌商,訂定步驟來進行淨零減排路徑:

  1. 承諾:企業董事會應該視淨零減排,為企業永續發展的機會,降低氣候危機帶來的風險。企業必須要趕快訂出淨零排放目標,要遵守「淨零金融聯盟」(GFANZ)在 COP28 提出「控制在攝氏 1.5 度的淨零排放目標」。企業領導人還要儘速訂定淨零排放目標,此目標要涵蓋範疇三。並依照產業特性,先達成 2030 年的中期淨零排放目標。如果企業無法承諾達成此中期目標,這樣在往後的 20 年想要達成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也就是符合「控制在攝氏 1.5 度的淨零排放目標」就會難上加難。
  2. 方案:要在 2024 年,主動對金融機構與供應鏈品牌商提出方案,解釋企業如何達到短期、中期與長期的「淨零排放目標」,以及讓他們相信此方案。
  3. 程序:立即採取淨零排放行動。
  4. 公布:針對要達到中期「淨零排放目標」下,對金融機構與供應鏈品牌商主動公布每年的淨零排放具體行動。
  5. 說服:在 2024 年說服企業內部各方,積極來加入產業公協會與國際倡議。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

The post 國內永續金融的未來發展脈絡 first appeared on CIO Taiwan.

內容來源

author avatar
CIO Taiwan
IDG集團的媒體品牌CIO於1987年創刊,為國際性最權威的IT管理專業雜誌。擁有全球最頂尖的IT管理專家作者群,因此能寫出最權威的分析評論、最先進的IT管理觀念。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