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客家族群是怎麼過年的呢? 習俗相當有趣

Vendor Icon

News586傳媒

2月. 13, 2024

「年三十」客家人會準備牲禮及供品拜天公

【News586/記者彭慧婉報導】桃園市有超過90萬的客家人口,居全國各縣市之冠,也占全市人口4成,究竟客家族群是怎麼過年的呢?對客家人而言,春節通常以農曆12月25日「入年假」(意指進入春節假期)開始,經過正月初五「出年假」(意指春節假期結束)、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意指元宵節),一直到正月廿日「天穿日」為止,才算是一個完整的「過年」。

農曆12月25日入年假,客家人會準備甜粄、發粄等美食

客家人傳統的過年習俗,在農曆12月23或24日這天家家戶戶都會準備甜湯圓,並在灶神(供奉於廚房的神祇,掌管一家禍福、財氣)兩旁張貼吉祥話,希望灶神能夠吃甜甜,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說好話,此為「送灶神」。農曆12月25日「入年假」,家戶開始準備過年,進行大掃除、採買年貨、貼五福紙等活動,並準備甜粄、發粄及菜頭粄(蘿蔔糕)等美食。「年三十」(意指除夕)客家人會準備牲禮及供品「拜天公」,而年夜飯及壓歲錢也是當然的重頭戲。

農曆12月25日入年假,客家人會在門前貼五福紙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指出,大年初一到廟裡燒香及親友互訪拜年,大年初二則是已婚女子「轉妹家」(意指回娘家)的日子,這一天夫妻倆會準備吉祥伴手禮,藉以感謝娘家父母多年的養育之恩。客家人稱呼女兒為「妹仔」,稱呼客家女子為「客家妹」,所以在大年初二夫妻一同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就叫「轉妹家」。

 

此外,客家人在過年期間製作的美食都深具意涵,例如吃甜粄象徵團圓、圓滿,發粄象徵吉祥、財富,菜頭粄象徵步步高升;而在除夕團圓夜當晚也一定會準備「剁雞盤」(白斬雞)、「長年菜」(芥菜)等作為年菜,吃了象徵起家、長壽健康之意,相當有趣。

 

而農曆正月廿日「天穿日」,是女媧補天的節日,傳統上在這天,男不耕田、女不織布,會以休閒娛樂方式度過,藉以感念女媧以五色石補天的恩澤。客家俗諺有云「有做無做,尞到天穿過」,意思即是過完天穿日才算是過完年,而「天穿日」在現代的意義,也具有適度給予大自然休養生息的時間,並象徵客家人崇敬天地、尊重自然作息的精神。(圖:客家事務局提供)

author avatar
News586傳媒
貼近民生、反應民意,以最新、最熱、最吸引的正面報導,領導新面貌。News586為正派經營新聞媒體,期以來跳脫傳統紙本以電子報及彩色紙本新聞出版為型態經營;近年台灣政經革新、社會開放、資訊發達、媒體更邁向多元化,本報因應環境,滿足廣大讀者需求,積極提升品質、更新形象、充實內容、擴大與入口網路結合,以增加新聞曝光度及點閱率。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
  • 複製
  • 贊助
  • 稍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