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手麻、無力 醫:小心腕隧道症候群

Vendor Icon

台灣好新聞

2 月. 29, 2024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任職於餐飲業,常需備料、清洗盤子、擰抹布等大量使用手部,46 歲林小姐漸漸發現手掌和手指有發麻的情形,晚上睡覺時有時還會被麻醒,早上起床也會覺得雙手有腫脹的感覺,甚至拿碗、拿筷子時,手有無力感。林小姐到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復健科就診,透過理學及神經傳導檢查,確診為腕隧道症候群,在接受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並配合物理治療,麻痛的症狀已有顯著改善。

復健部董怡君醫師說明,腕隧道症候群是由於正中神經在經過手腕處受到壓迫,造成手指及手掌麻痛,此外,大拇指也可能會感到無力,導致抓不穩東西,較容易發生的族群為女性、糖尿病患者、需要高重複、高強度用到手的工作者等。針對腕隧道症候群的診斷,除了病史詢問和理學檢查,首重神經傳導檢查。在神經傳導檢查中,可助於醫師診斷是否為腕隧道症候群,或是頸椎神經壓迫所引起,並還能得知神經受影響的程度,有了確切的診斷再給予適當治療,才能有效改善症狀。

董怡君醫師表示,治療腕隧道症候群,除了使用口服消炎止痛的藥物,還可接受超音波導引注射,將藥劑(如類固醇、低濃度葡萄糖水、PRP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精準注射至正中神經的周圍,促進症狀緩解;此外,尚需配合復健治療,除了透過儀器治療減緩神經發炎,學習神經滑動運動等也有助恢復;另外,可於晚上配戴手架,減輕腕隧道中的壓力,使夜間麻痛狀況改善;最後,日常生活的習慣必須調整改善,以避免復發。

更多新聞推薦

author avatar
台灣好新聞
台灣好新聞深根台灣,關心跟你有關的新聞,以地方大小事為核心,每日提供上百則包含政治、社會、生活、健康、旅遊、地方及影音等即時新聞,一起讓台灣好、還要更好!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
  • 複製
  • 贊助
  • 稍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