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爆料網 金東天/綜合報導】
寶林茶室重大食物中毒案持續擴大!衛福部今晚8時30分緊急召開記者會說明,王必勝指出,今(28)法醫解剖,從其中一個解剖的檢體內驗出血液內有「米酵菌酸」。
王必勝指出,這個跟調查的方向有很大的關連,一般不可能驗出這樣的毒素,他也強調,這不是最後結果,最後結果還是經由檢察官的判斷來做發布,因為米酵菌酸在台灣從來沒驗出過,所以後續還會針對住院的患者進行採樣,看是否在患者身上也採出米酵菌酸。
▲台大教授解說米酵菌酸。(圖/衛福部提供)王必勝強調,現在能夠收集到的食材,包括粿條及供應商都會去驗,食材部分也都會驗。而衛福部也統計,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個案統計到今日下午5時,累積通報數有18例,18例內死亡2例、5例在加護病房、1例一般病房、10例出院。
而衛福部也指出,米酵菌酸是一種罕見毒素,會影響肝臟及腎臟,嚴重時可能會危害生命。王必勝也強調,這個東西在甚麼地方感染的,仍待確認,目前已請CDC去做環境取樣、培養,看會不會培養出這樣的細菌。
王必勝多次強調,這種菌相當罕見,在台灣更是首度發現,故現在能夠收集到的食材,包括供應商、食材部分也都會驗。
據悉,米酵菌酸是一種強烈的呼吸毒素,除了毒性強烈外,又無色無味,而米酵菌酸毒性極為猛烈,主要影響肝臟、腦、腎等重要器官,造成嘔吐、腹瀉、尿滯留、腹痛、過度出汗等症狀,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即使透過高溫烹調也無法消除毒性。
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李建璋在臉書發文指出,米酵菌酸 (Bongkrekic Acid) 和仙人掌細菌的腸毒素 (cereulide) 都是粒線體毒素,粒線體是人體細胞能量的直接來源,粒線體急性損傷會造成猛爆性多器官衰竭,所以臨床上米酵菌酸和仙人掌細菌毒素症候群很難區辨,都有昏迷、肝、腎衰竭、休克、無發燒現象,然而,米酵菌酸比起仙人掌細菌毒更猛爆,所以當傳出死亡、重症的愈來愈多,米酵菌酸的機會就更大。
李建璋也表示,即使是極少量的1.5毫克米酵菌酸也可能致命。過去的爆發事件潛伏期範圍為0.3–16小時,30%至100%會在短時間內導致迅速死亡。而在治療部分,李建璋說,抗生素使用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ceftazidime, carbapenems, fluoroquinolones, minocyline 都可以殺死細菌,然而致死最大的原因是毒素,不是細菌,光殺菌無效,如果要移除毒素,透析是一個方法卻無濟於事。因為只需要1.5 mg就足以致死,利用器官支持期待自我康復,是目前唯一可行。
李建璋並提醒,建議短期內對於不是新鮮烹煮,而是重複加熱的米、麵主食應該都要小心避免。
▲寶林茶室案衛福部還原時序。(圖/衛福部提供)▲中央地方聯手稽查。(圖/衛福部提供)▲米酵菌酸說明。(圖/衛福部提供,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