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吳娟瑜
近期坊間流行一句話 你找到「拿鐵因子」了嗎?緣由於一本書名「拿鐵因子」,作者大衛.巴哈(David Bach),描述27歲小資女柔伊欽羨旁人出手闊綽,不愁吃穿,結果她碰到一位60多歲的咖啡師(隱藏的理財顧問師),他告訴柔伊財務自由的秘訣。
咖啡師說——只要每天省下一杯拿鐵,一年可存下一個月的收入,經年累月之後,數字可觀啊!「拿鐵因子」是指身上的錢財,因為不經意的消費,悄悄地離開了我們的口袋。
節儉/消費/摳門
「想要」的東西,如果省下來,這是「節儉」。
「必要」的支出花出去,這是「消費」。
「必要」的支出卻花別人的錢,這是「摳門」。
節儉的人做到「精打細算」和「花錢有度」。「摳門」的人是「一毛不拔」和「花錢要命」。建議還是以老祖宗的教導為主,做個「精打細算」「花錢有度」的人。
有位女網友提到從年輕就不停存錢,然後還學貸、還房貸、還車貸,省、省、省,省到很少跟朋友在假日聚餐聊天,同事有滿月、或婚禮她都是悶聲不吭,她覺得自己彷彿得了「存錢上癮症」,很害怕「錢」有腳,從她身上跑開了。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消費智慧型
做人不要太摳,佔盡旁人的好處,還自命清高;必要的消費,合理的支出,讓身上的錢財能夠有所流動、有所累增。
以上班族為例,下班後有健身運動,有線上課程可以學習,有社交朋友可以分享,還有海外旅遊,增長知識。身心得到良性循環,回到工作崗位又是一條活蹦亂跳的龍,這不是良性消費,正面回饋的好辦法嗎?
「拿鐵因子」裡的柔伊比前述的女網友更超過,她常犧牲周末而加班,錢是增多了,但沒有娛樂、沒有休息,也沒有朋友,這樣累積下來的錢,又如何讓自己得到真心快樂?
所以,在金錢「一進」「一出」之際,只要揪出「拿鐵因子」,其實還是可以享受「錢留得下來」的幸福感,不貪「多」,只要「有」就好。
筆者近期在反省「拿鐵因子」的項目,找到三項值得改善之處,相信只要持之以恆,將會累進不少開心之財。
第一項:車資
手一揮,taxi就來了,這是我多年來的習慣,在「拿鐵因子」的提醒下,平均每天至少2趟計程車費開始以捷運來代步,相信可省時省事又省更多錢哩!
第二項:食材
過去我有名牌迷思,買菜必到高檔市集,一趟買下來要千百塊,後來我消除這個「拿鐵因子」,平價超市一樣有好料,而且新鮮又平價,一趟下來只需幾百塊了。
第三項:衣飾
打開衣櫥往往找不到合適的一件衣服,再怎麼買、永遠不滿足,後來注意到「拿鐵因子」的浪費,至今,我已擅長買配件,「老衣新裝」,穿上身看來就像新衣服。
想辦法揪出自己的「拿鐵因子」,那裡頭可是有著「家財萬貫」的潛力哦!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