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白宮高官:威懾俄中等對手 美或擴大核武庫

Vendor Icon

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

6月. 08, 2024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軍控的高級官員瓦迪(Pranay Vaddi)周五(6月7日)表示,美國可能不得不在未來數年內部署更多戰略核武器,以遏制來自俄羅斯、中國以及其他潛在對手日益增長的威脅。瓦迪在倡導限制核武器的軍控協會(Arms Control Association)年會上的此番言論概述了一項政策轉變,路透社認為,此番表態旨在迫使拒絕軍控談判的莫斯科和北京回到談判桌。

《紐約時報》就此分析指出,這是白宮迄今為止最明確的公開警告。瓦迪的言論證實了一年多來官員們在私下談話和國會閉門作證中所提及的內容。他們認為,這是中國快速核擴張和俄羅斯一再威脅在烏克蘭使用戰術核武器的必然結果。 但是,《紐約時報》強調,這將是一個劃時代的轉變,將帶來許多美國人以為在冷戰結束和蘇聯解體時已經擺脫的危險。

“更具競爭力”的策略

在一場關於“更具競爭力”的軍控方法的演講中,瓦迪指出:“如果對手的軍備沒有變化,我們可能必須在未來數年內增加戰略核武器的部署數量。如果總統做出這一決定,我們需要做好充分准備來執行。”他向軍控協會補充道:“如果那一天真的到來,我們將決定需更多核武來威懾我們的對手,以及保護美國人民及我們的盟友和伙伴。”

目前,美國仍然遵守2010年與俄羅斯簽署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中的規定,即可部署的戰略核彈頭數量不超過1550枚。去年2月份,莫斯科宣布退出該條約。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一年前曾向軍控協會表示,美國沒有必要增加戰略核武器部署來抗衡俄羅斯和中國的核武庫,並提出,美國願意與俄中進行無先決條件的會談。

美國“別無選擇”

在周五的講話中,瓦迪還表示,美國政府將繼續致力於維護旨在遏制核武器擴散的國際軍控和防擴散機制。但他同時指出,俄羅斯、中國和朝鮮“都在以驚人的速度擴大其核武庫並使之多樣化,對軍備控制幾乎毫無興趣”。瓦迪繼續指出,俄羅斯、中國、伊朗和朝鮮 “正以違背和平與穩定、威脅美國、我們的盟友和伙伴以及加劇地區緊張局勢的方式加強合作和協調”。他補充道,上述四國正在共享先進的導彈和無人機技術,包括莫斯科在烏克蘭使用伊朗無人機和朝鮮大炮及導彈,以及中國對俄羅斯國防工業的支持。

這位白宮軍控高官還強調,美國的核理論是,將核武器保留用於威懾對手“對我們以及我們的盟國和伙伴”的攻擊,同時繼續與英國和法國一起致力於核政策和核力量“透明化”。但是,如果美國的對手加強對核武器的依賴,“我們將別無選擇,只能調整我們的態勢和能力,以保持威懾和穩定,他同時透露,政府正在為此采取“審慎措施”,包括實現美國核武庫的現代化。

中方回應

據中國官媒“環球網”周六報道,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在接受俄羅斯國家通訊社“塔斯社”采訪時就此回應,美國應停止破壞國際核裁軍與核不擴散體系。這名發言人表示,中國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承諾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核武器,始終將核力量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不參加任何形式的軍備競賽,“任何國家只要不對中國使用核武器,就不應該感到中國核武器的威脅”。

2021年,美國國防部公布中國軍力報告警告,中國的核彈頭數量比之前預想的還多,預計能在2030年增加至1000枚。去年,五角大樓在其有關中國軍力的報告中指出,中國正在繼續建設其戰略核武庫,截至2023年5月,中國極有可能已經積累了500枚核彈頭。中方多次將相關報告稱為:渲染炒作所謂“中國核威脅”。

向俄羅斯發出的警告

另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周六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軍控、裁軍和防擴散事務高級主任瓦迪表示,與俄羅斯締結條約以替代《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前景,將直接取決於中國。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新聞處就此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回應稱,他們願就這一事關戰略穩定和安全的問題與各方保持密切接觸。

瓦迪在周五的講話中還介紹,美國總統拜登已承諾,只要俄羅斯遵守《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規定,美國就會照做。但他也表示,莫斯科一再拒絕就《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後續條約舉行會談。

該條約是全球兩個最大的核武國之間的最後一項軍備控制協議,將於2026年2月到期。《紐約時報》認為,白宮的最新言論也是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出的警告,即如果該條約到期且沒有替代協議的話,美國可能會做出何種反應。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author avatar
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
德國之聲中文網每天向您公正、及時地報導天下大事,以及全面介紹德國與歐洲的社會生活。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