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進退兩難?掌握 TCO 助 IT 採購決策

Vendor Icon

CIO Taiwan

6月. 11, 2024

進場要錢,退場賠錢?想要確定企業軟體採購的總持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 TCO),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裡頭有許許多多必須考量的後續影響與隱藏因素。本文將討論 IT 部門應如何實現更為精準的 TCO 估算。

文/Neal Weinberg‧譯/兩三松


企業組織採購了一款全新軟體時,注意力通常集中在其為企業帶來的利益上,像是簡化業務流程、提高生產力、自動化、更棒的資訊安全、更快讓產品上市,與數位轉型等。但 IT 部門同樣應當關注成本/效益比的另一個面向,也就是軟體在售價之外,還會為企業組織帶來什麼樣的成本。

[ 熱門精選 :加快 AI 採用 ]

在 IT 部門剛開始獲得軟體採購批准時,獲得的成效可能沒什麼亮眼之處;但在用來確認原本預期企業軟體的投資回報率時,就變得相當重要。如果 IT 部門無法準確預測或計算出,在整個產品生命週期內軟體實施總成本的話,就沒有依據進行像樣的 IT 計畫、採購或其他類型決策。

什麼是 TCO?為什麼很重要?

總體擁有成本(TCO)是企業組織對購買、設定、安裝、使用、監控、維護、最佳化與汰換 IT 產品或服務整體預期支出的加總估算。

想要全面進行 TCO 分析,通常是複雜又耗時。試想,如果業務單位負責人正向資訊長建議著重要軟體的購買支出;或是預算有限的資訊長,試圖在競爭預算的專案之間進行選擇;也可能是嘗試對資訊長推薦,必須仰賴軟體推動的策略規畫等。對於執行長或董事會來說,提出一份具備強大說服力的 TCO 分析報告,是一項必要工作。

[ CIO都在讀 : 11 種立即降低 IT 成本的方法 ]

除了提供準確且可預測,還能隨時間更動的成本分析之外,深入研究 TCO,還能帶來其他好處。研究 TCO 可以協助 IT 部門發現隱藏成本,而這些隱藏成本很可能會在未來造成困擾。像是如果打算要讓特定應用程式運行五年以上,但計畫用來運行該應用程式的伺服器卻即將報廢,並且需要在兩到三年內更換;那麼最好還是預先考慮這些細節,以免造成困擾。

對 TCO 進行審核,還可以確保軟體實施依預期執行,並提供企業所追尋的好處。對 TCO 分析,強迫資訊長必須仔細考量資料搬遷、員工培訓和流程重新設計等議題。
好消息是,這些分析目前有指引手冊與範本可以協助入門。像是 Apptio 提供應用程式 TCO 檢查清單,GetApp 提供了適用於本機和 SaaS 應用程式的 Excel 檔案版本 TCO 計算器。

但目前企業並沒有一個可明確套用計算出軟體 TCO 的快速公式,因為這很大程度上會取決於各企業自家的獨特環境。建議要盡可能請教更多相關人員,並且嘗試預測這個新軟體會如何影響企業裡各部門的話,可能是個好主意。

任何 TCO 計算,都包含三個主要部分:初次購買與安裝費用、營運與維護費用,以及軟體使用壽命結束的停用成本。以下是每項類別中應當包含的一些關鍵要素。

1. 初次購買、設定與安裝企業軟體

談判軟體授權條款這個項目就是一種技能,將需要企業法律團隊或財務長的支援。大多數的軟體供應商,都會對列出來的牌價打個折扣,就是想透過後續的長期服務與技術支援合約來賺錢;而這些後續服務合約的費用,最高可達初次購買價格的 20%。

對企業而言,向多家供應商要求提供需求建議書(RFP),並在談判授權條件、服務與技術支援等級與融資條件時,採取強硬態度會非常重要。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Facebook ,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大多數軟體供應商正從以往的一次性永久授權模式,過渡到訂閱制模式,就意味著成本將重複出現;通常是每年得繳一次費用。

在執行 TCO 分析時,嘗試準確估計目前需要多少軟體數量,以及將來還可能需要多少授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預計這個數字可能大幅增加的話,成本將會逐年上升。並且可能存在相關輔助成本,像是需要額外的伺服器硬體或資料儲存容量等。

至於軟體安裝成本,由於部署新的軟體平台從來都不是可以馬上隨裝即用的工作,因此安裝的費用並不會低到那裡去。以下是在分析安裝成本時,需要預先考量的一些相關項目:

  • 硬體:為了執行新軟體,是否需要購買新硬體,或者是否能在現有伺服器與儲存裝置上運行?如果採用的是包含本地伺服器、託管設備與雲端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的混合模式,不同項目的成本各為多少?
  • 能源耗用:如果需要採購新硬體,那麼對應的電力與降溫方面所耗費額外能源成本會是多少?
  • 測試:在部署硬體之前,在品質保證和測試方面投入的成本會有多少?如果應用程式並非獨立運作,那麼確保解決方案能夠與其他軟體堆疊(software stack)整合的要求是什麼?
  • 系統設定與切換:需要多少設定檔,才能使軟體在特定企業環境中順利運行?從舊系統切換到新系統是否可能導致停機?
  • 資訊安全:先確認資安團隊已進入狀況,並有足夠時間來審核新軟體是否有潛在資訊安全漏洞。此外,將新軟體納入企業的資安基礎架構(如存取控制、身分驗證與零信任機制)方面的相關成本是多少?
  • 培訓:需要什麼類型的培訓,才能讓最終使用者盡快掌握新軟體的使用?
  • 網路:這個新軟體,是否需要額外頻寬,或是新的資料流途徑?
  • 重新設計:流程是否需要進行重新設計,才能確保工作流程最佳化,以便從新軟體中獲得最大利益?
  • 資料遷移:如果要用更新版本軟體,來取代舊版單點產品時,事先估算資料遷移成本會非常重要。如果打算以一個平臺或套件來取代多個單點產品,資料遷移過程可能變得更為複雜,成本也很高昂。
  • 備份:應用程式資料不僅僅儲存在一處。基於備份和災難復原等理由,企業應保留應用程式資料的多個副本,也會因此增加替換更新備份資料的成本。

2. 監控、維護與系統最佳化成本因素

應用程式啟動並運行後,TCO 分析中需要包含額外成本項目有:

  • 客製化: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獨特工作流程與倚賴的軟體,因此可能需要對應用程式進行調整,以消除生產力途徑上的所有潛在阻礙。
  • 整合:無論在安裝前進行多少測試,總是會跑出整合問題,並需要調整。
  • 軟體修補/升級:沒人喜歡不斷地上修補與更新軟體,但 IT 部門需要投入資源來確保應用程式會被及時修補,並運行最新版本。
  • 應用程式效能管理:雖然依服務和技術支援合約,能夠在軟體出現錯誤或當機時,對供應商要求協助,但正常是會由企業 IT 人員來監控應用程式效能表現。
  • 持續培訓:培訓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尤其是當員工不斷來來去去,以及供應商持續添加新功能與新特色的時候。
  • 授權監控:沒有什麼會比在進行審核時,發現必須為未經授權的軟體而付費更糟糕的事。進行定期審核,可以辨識出已離職員工的軟體授權,或是高估特定團隊或業務部門授權費用的情形。在這些情況下,可以降低軟體授權成本,或是將軟體授權轉讓給可以從這些工具獲益的正確使用者。

3. 停用成本,以資料遷移為大宗

資訊硬體一旦達到使用年限,會需要妥善處理。對於企業軟體來說,同樣也有停用成本,主要是與匯出舊資料相關。

首先,資料需要從舊軟體遷移到新軟體。考慮到即使是單一業務流程,也可能需要動用相關事項與資料庫,這可能會很複雜。接著就是考慮資料備份與災難復原。

新軟體可能會要求以不同的方式,重新更改資料的格式。有鑑於國家監管或法遵等理由,可能仍需要保留在舊系統當中某些資料的封存檔案。

在計算 TCO 時,另一個要注意的地方是,記得要先規畫該軟體的使用年限。貴企業是否不會隨意更改技術堆疊?因此只要仍能完成工作,就會持續運行該軟體?在這種前提下,進行 5 年或 10 年的 TCO 分析,才會有意義。

另一方面,如果貴企業制訂了積極的永續發展策略,想要在三年內解散所有資料中心,並盡可能將各類應用程式遷移到 SaaS 替代方案時,該怎麼辦?

目前還可能需要使用這些應用軟體,因為它能夠滿足關鍵的業務需求。但必須理解這類應用程式的使用年限會比較短,在計算 TCO 時需要能夠反映出來。

全局觀點:成本 vs. 效益

請記住,企業要建立起 TCO 其實只是成本/效益估算其中一個部分的觀念。對投資報酬率進行分析的企業高階主管們,更需要抓出估計成本與預期收益之間的平衡點。新軟體應該支援高價值業務專案的進行,並能與企業策略目標保持一致。

當然,新軟體的預期效益與預估 TCO 都只是估計值,都有變動的可能。但進行詳細的 TCO 分析,可以提供紮實的評估框架;這當然比盲目亂闖,然後遭受意外損失要來得好。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

The post 進退兩難?掌握 TCO 助 IT 採購決策 first appeared on CIO Taiwan.

內容來源

author avatar
CIO Taiwan
IDG集團的媒體品牌CIO於1987年創刊,為國際性最權威的IT管理專業雜誌。擁有全球最頂尖的IT管理專家作者群,因此能寫出最權威的分析評論、最先進的IT管理觀念。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