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商務部週日(9月8日)發布公告,刪除「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上製造業領域僅剩的2項限制。彭博社分析指出,被刪除的限制措施相對而言較小,但中國進一步開放外商投資的舉措,顯示中國繼續致力於重振經濟增長步調。
自今年11月1日起,「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從原本的31條減為29條,刪除的2條措施分別是「出版物印刷須由中方控股」,以及「禁止投資中藥飲片的蒸、炒、炙、鍛等炮製技術的應用及中成藥保密處方產品的生產」。
中國官媒以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清零」,來形容這次舉措。新華社引述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官員稱,中國「堅定不移推動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而且對於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原則管理,給予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
中國發改委官員稱,目前正在研擬鼓勵外商投資的產業目錄,下一步預計進一步開放服務業。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也同時強調了監管的重要性,並表示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擴大開放。發改委官員稱,中國對外商開放不代表「一放了之、只放不管」,外商仍須「與內資同樣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監管規定、行業準則等」。
無獨有偶,上週六(7日)中國還宣布,試點開放外商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蘇州、福州、廣州、深圳和海南等9個地方設立獨資醫院,但不包含中醫類的醫院,也不含併購公立醫院的情況。上述開放的城市都位於中國東部或東南部,也都是中國相對富裕的地方。
除此之外,在北京、上海、廣東、海南等地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港口,中國也開放外資企業可以從事人體幹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應用,且經過註冊上市與批准生產的產品,可在中國全國範圍使用。
中國積極向外資「招手」有用嗎?
路透社指出,近期中國的外商投資情緒低迷,是導致中國經濟增長疲弱的其中一項威脅。如今,中國除了推出一系列消除外商投資限制的措施,官員也多次做出政策宣示,鼓勵外商投資。
週日(8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廈門出席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開幕式,也再一次釋出訊號,主張要替外商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他強調「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並重申「新質生產力」、「中國式現代化」等官方促進經濟的口號。
然而,這些措施與官方宣示能否見效,仍有待觀察。
在美中地緣政治角力的風險、中國經濟前景不明等陰霾籠罩之下,近期許多分析師都觀察到外國企業從中國撤出資金的趨勢。根據今年初中國官方數據,2023年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FDI)跌到30年來的新低點。許多外商也擔心,北京陸續修訂強化國家安全、保守國家秘密等法規,讓外商投資更容易「踩到紅線」。
為了吸引外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0月在「一帶一路」峰會上表示,中國將全面取消製造業的外資准入限制。
今年3月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期間,習近平更在北京會見了美國的工商界與戰略學術界人士,欲展現向外資開放的形象。
當時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首席經濟學家曾林(Max J. Zenglein)向DW表示,真正的關鍵是外企高管和中國官方之間是否有真正的對話討論,而非僅僅讓官方做出「開放」的姿態;德國企業反應也相對冷淡,認為北京應更積極採取實際行動,而非口頭承諾。
(路透社、彭博社等)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