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推出「圓禿診斷及治療共識」 呼籲不明掉髮盡早就醫治療

Vendor Icon

立報傳媒

9月. 12, 2024

圓禿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會反覆發作導致圓型斑塊落髮,嚴重者甚至會全身毛髮脫落。據統計,圓禿全球疾病盛行率約2%,且7成患者在10至25歲出現症狀,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研究顯示,近9成患者會遮蔽掉髮彌補外觀形象,超過6成因病影響生活重大決定,避免參加團體活動,減少與家人、朋友的互動,近四分之一人因病曠課缺勤。

民眾對於圓禿疾病認識不足常延誤治療。臺灣皮膚科醫學會今年特別發布「圓禿診斷及治療共識指引」,提供與時俱進的圓禿治療參考,呼籲民眾若有不明原因或不規則的掉髮狀況,應盡速諮詢皮膚科醫師,及早治療,從頭找回希望。

免疫細胞攻擊毛囊致圓禿 3成病人恐惡化到頭髮掉光

圓禿屬於非疤痕性落髮的其中一種,確切的成因目前仍不清楚,但有許多原因可能誘發圓禿,例如壓力、受傷或疾病。發生圓禿時會使毛囊免疫豁免(HFIP)崩解,導致免疫細胞攻擊毛囊使得毛髮掉落。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趙曉秋理事長表示,圓禿可能發生在身體任何有體毛的部位,但最好發於頭皮,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落髮。大部分圓禿患者剛開始會出現10元硬幣大小的小範圍圓型斑塊落髮,但超過3成的患者會進展成多發性、大範圍的圓禿。嚴重者可能會全部頭髮掉光稱作「全頭禿」,甚至有1%的患者會進展到「全身禿」(宇宙禿),全身毛髮全部脫落,連眉毛跟睫毛都掉光。

圓禿的病程因人而異,部份中輕度患者會在一年內再生新髮,但多數會在5年內復發。若禿髮斑塊持續超過半年,則符合為慢性圓禿的定義,其中有3成可能會進展成全頭禿或全身禿,較難自行恢復。

圓禿病程反覆讓患者身心備受煎熬 7成青少年生活品質受到負面影響

圓禿不但影響外觀,反覆難以捉摸的病程也會讓患者產生焦慮、憂鬱的情緒,對生活品質及心理健康有嚴重的影響。趙曉秋理事長表示,圓禿對於最在乎同儕看法的青少年衝擊相當明顯,據統計超過7成青少年患者的生活品質因圓禿受到影響,甚至因此遭受霸凌或被他人講閒話,嚴重影響社交生活與心理健康;一份台灣的研究更發現,圓禿患者自殺意圖的風險是一般人的6倍,疾病造成的負面心理壓力不可輕忽。

「自體免疫誤攻毛囊!圓禿治療新趨勢」,左起林口長庚皮膚免疫科鐘文宏主任、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趙曉秋理事長、臺北榮民總醫院皮膚部陳志強主任。(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提供)

圓禿治療新趨勢 新型口服JAK抑制劑提供12歲以上嚴重患者使用

圓禿患者常不清楚他們的落髮問題是一種免疫疾病,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特別邀集專家共同制定發布「圓禿診斷及治療共識」。林口長庚皮膚免疫科鐘文宏主任說明,治療圓禿的終極目標是阻止疾病進展、使毛髮重新生長,進而改善生活品質。臨床上會以頭皮頭髮掉落程度區分圓禿的嚴重性,若頭髮掉落程度在20%以下為輕度圓禿,21-49%為中度,50-100%則為重度圓禿。

臺北榮民總醫院皮膚部陳志強主任表示,治療上依據圓禿嚴重程度進行分層治療,針對12-18歲青少年及成人,如為輕至中度圓禿,以外用皮質類固醇或病灶内注射皮質類固醇治療,若為嚴重圓禿,第一線治療則建議以口服或靜脈注射皮質類固醇或口服JAK抑制劑,搭配外用或病灶內注射皮質類固醇治療。

鐘文宏主任說,可提供12歲以上嚴重圓禿患者使用的JAK抑制劑為近期新興的治療方式,可精準阻擋發炎反應、調節免疫系統,減少免疫系統對毛囊的錯誤攻擊與發炎反應,進而改善落髮問題。研究顯示針對原本是平均9成落髮的嚴重圓禿患者,在治療後頭髮重新生長,約4成患者經過48週頭髮恢復到8成或以上的頭髮覆蓋率,為嚴重圓禿患者帶來治療新契機。

醫師呼籲,若有不明原因掉髮應盡速求診皮膚科醫師,及早治療。除此之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遠離壓力等,都有助於提升免疫力,減少疾病的復發。目前圓禿已有多種治療方式可選擇,患者可以積極與醫師討論,選擇最符合個人的治療計畫。更多圓禿衛教相關資訊請參考:https://www.derma.org.tw/resources/index.php?p=2&t=49

The post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推出「圓禿診斷及治療共識」 呼籲不明掉髮盡早就醫治療 first appeared on 立報傳媒.

author avatar
立報傳媒
《立報傳媒》為台灣唯一專業教育、傳播、科技媒體,創辦人成舍我於1988年創立,前身為《台灣立報》,2017年以「社群媒體媒體」(social media media)面貌重新啟動;2019年轉型為網路媒體,定位為「專業教育、傳播、科技新媒體」。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
  • 複製
  • 贊助
  • 稍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