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itics

施威全專欄/北戴河真正內幕是經濟不是內鬥 中共政治局9月部署下一步

Vendor Icon

菱傳媒

10月. 01, 2024

施威全專欄/北戴河真正內幕是經濟不是內鬥 中共政治局9月部署下一步

施威全/淡江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北戴河暑休」期間,習近平有三週沒公開露臉,有台媒、港媒又揣測「中共內部權力有變」、「習近平健康危機」,甚至自由時報刊有文字提到「中風的傳聞」。「北戴河暑休」後,習近平首次公開露臉,會見越共總書記蘇林,華人圈輿論掃興之餘,紛紛拿央視畫面、新華社照片作文章,遠距離場景、近距離特寫、習近平臉色、髮色都被品評。遠距離畫面被批評為不敢拍習的特寫,刊出近距離畫面後,又被說「髮色太深、氣色好,顯然是修過的」。遠也不行、近也不行;看起來疲憊不行,看起來精神好也不行,王丹還公開宣稱:「顯然,有一些事情在發生。」

台灣資深媒體人、兩岸關係專家連雋偉在臉書公開批評以上言論不實,他的看法是:「本來去北戴河暑休就是2周,沒有公開亮相一周,一共三周非常正常。」

可見西方媒體在習近平公開露臉後說他「再次回歸權力中心」,也是不切實際的推論,習近平並沒離開,哪裡來的「回歸」。

習近平消失的議題,每年定期被炒一次。例如2020年,當8月17日李克強、王滬寧等中共政治局常委在北京亮相而習近平仍未見人影時,自由時報報導「中共領導階層在8月份集體消失的情況相當不正常」,台灣英文新聞稱之為「超長北戴河會議」。2023年,習近平才消失11天,英國金融時報就說該年的北戴河會議充滿陰謀。這些不實推論今年又演一次。

北戴河暑休俗稱北戴河會議,中共領導人每年夏天到北戴河避暑,始於50年代,雖說度假但常有重要會議與決議。文革時期中斷了北戴河會議,70年代末中共領導重回北戴河,80年代北戴河全面建設療養設施,根據南方週末報導,1984年北戴河再次成為中國「夏都」,1985年,中共體系「五大班子」,中共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各部門領導都到北戴河休養,一半工作一半度假的北戴河會議也被稱為北戴河辦公制度。之後其中一項特色是現任和離任的領導人透過聚會交流意見。

2003年五大班子決定夏天不到北戴河辦公,所謂「北戴河辦公」字面上作廢,度假時仍有工作與會議,包括1987年起邀請各領域專家到北戴河休假的傳統沒變,2011年中共便大量宣傳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北戴河看望專家,與在北戴河休假的「千人計劃」專家代表座談。

中共媒體一藉由報導「領導與專家會面的公告」,透露假期已經開始,也成為慣例,2024 年8月3日央視報導政治局常委蔡奇在北戴河看望暑期休假專家,宣告北戴河度假正進行。

當台媒謠傳習近平不露面「定有內幕時」,在兩岸交流場合有北京智庫學者說,「就是在開會」,根據北京智庫,在北戴河的專家有名字見諸報章的受邀度假專家,也有趕赴北戴河開會的專家。在這之前,有港媒說今年的北戴河將「無會可開」,理由是折騰很久、延遲召開的「三中全會」在北戴河暑休前不久才開完,更早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已為經濟政策定調,所以今年北戴河沒重要議題。中共智庫「專家赴會」的說法顯然與港媒不同調,今年北戴河「有會在開」,並非「無會可開」。

北戴河之後,人民銀行在9月24日宣布一攬子政策「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連西方媒體都高度關注;25日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號稱是「重磅級24條首度出台」;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由習近平主持,前幾天連3日的這些重要訊息,加上來自北京智庫提到習近平8月時「就是在開會」,可以顯示即便在北戴河期間,經濟議題仍在討論。特別是近年來習政權推政策的過程總是比較耗時,習近平大小事都抓,底下送上去的東西常被嫌「力道還不夠」,得加強補上或重新研議,政策擬定過程一來一往頻繁又耗時,若說中共高層在北戴河少休息、多工作,也不意外。

24、25、26三天接連出爐的政策訊息,呼應著三中全會決議的基調,提出具體的政策,更確立改革的作法與方向,政治上最受關注當屬政治局會議,慣例在每年4月底、7月底以及年底的政治局會議才會召開經濟工作會議,在9月底「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的確罕見。過去幾年,2022年的9月政治局會議是檢討「形式主義」, 2023年9月底的政治局會議是 「審議關於二十屆中央第一輪巡視情況的綜合報告」,2020年9月9的政治局會議是談經濟社會與政治的整體發展,過去幾年都沒有在9月「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可見政治局在9月26日釋放的訊息其特別重要,為24日、25日的金融政策、就業政策背書。

從三中全會至今,觀察中共政策訊息出爐的節奏,北戴河的真正內幕是經濟,不是內鬥。

菱傳媒原始網址:施威全專欄/北戴河真正內幕是經濟不是內鬥 中共政治局9月部署下一步

author avatar
菱傳媒
《菱傳媒》是一家網路媒體,由一群資深與專業的媒體工作者組成。 我們會放眼國際、鎖定國內外政經議題,深入調查剖析,搶進現場,踢爆弊端,滿足讀者知的權利,堅守媒體第四權。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