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教育志業35周年慶,10月13日在臺北市國家圖書館舉辦「三教五育樹成林」論壇,教育部鄭英耀部長、政務次長葉丙成、國家圖書館館長王涵青、環境部彭啟明部長等政府官員及教育界人士共襄盛舉。鄭部長祝福表示,慈濟教育志業源自於證嚴上人的大慈悲心,除了照顧偏鄉,自弱勢族群開始,乃至於社會不同地區的國家民族,帶給需要的人希望。
在慈濟的教育體系及理念下,培養了許多原住民族醫護人才。開幕式來自慈大原住民學生的歌唱和慈青社同學的手語,帶來從慈濟大學校歌到排灣族歌手阿爆的《Thank You》,最終融入布農族古調的《美麗晨曦》,帶來極富東部風情與慈濟創校精神的歌曲,融合在地與服務感恩的精神。
教育部鄭英耀部長提及三年前中山大學學士後醫學系創立之初,到慈大來上解剖課,學生不只學到專業,也在無語良師身上學到慈濟大愛精神,對他們相當有啟發性。無語良師對台灣醫療教育的貢獻,慈濟教育志業從小學到大學,35年來培育多元領域不同人才,不只在台灣,在全世界相信會看到更多慈濟人材的貢獻。慈濟基金會林碧玉副總執行長致詞表示,感恩社會各界對慈濟教育的支持,全球慈濟人跟隨著上人的理念,在全球需要的地方援建超過256所學校,台灣有78所學校,包括在九二一地震,上人不忍心災區學子教育中斷,因此援助超過50間學校希望工程重建,林副總進一步指出,慈濟教育將繼續在需要的地方發光發亮,培育具慈悲關懷,國際素養,守護生命守護愛的人才。
與慈濟因緣深厚的環境部彭啟明部長示,現在社會大家只喜歡看標題、看短訊息的內容,造成整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困難,解決這個問題要從每個人的內心改變做起,這也是教育的本質,他指出「只要是對的事,就去做,這是我從慈濟學來的!」希望慈濟教育發揮更大影響力量,環境部可以做大家的後盾。
慈濟教育志業王本榮執行長表示,慈濟教育以生命、美學、典範、服務、生活、品德教育的人文精神,樹立人品典範的本質,為人類文史留芳。就以慈濟學校服儀、威儀、禮儀生活教育,品德、品質、品味的行為準則,培育具有學養、教養、修養的專業素養靜思。
精舍德修師父感恩勉勵,慈濟教育宗旨「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強調先成人再成才,老師就像是掘井人一樣任重道遠,要帶著學生從學到覺,啟發學子走在道理的正軌上,啟發學子心中的愛與善,看到這個世界需要,關懷社會無私的付出,這就是慈濟教育的根本,並期待教育達到淨化人心的功能。教育是希望工程,捨我其誰,在座每個人都是掘井人,產生永無止盡的希望和力量。
慈濟教育志業始於1989年,由證嚴法師創立慈濟護專,接著開辦慈醫學院、慈大附設中學、台南慈濟中學,迄今已35年,現已成為包含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及研究所的完整教育體系。慈濟教育志業不僅在台灣,至今已擴及海外10個國家,援建超過256所學校。
慈濟教育志業35年來,培育2萬4千名醫護人員,今年三十五周年慶,舉辦的「三教五育樹成林」論壇,展現「言教、身教、境教」的成果,及「德、智、體、群、美」五育的成效。五場論壇將由20多位專家學者分享醫學、護理、品德、服務、環境教育等面向。
其中大體解剖及模擬手術的「無語良師」,是醫學教育的創舉,「模擬手術」則是開創醫學的新紀元。證嚴上人說:「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開創國內遺體捐贈風氣。而慈濟大學數十年來對無語良師的感恩與尊重,深獲家屬及社會大眾肯定,目前已有超過4萬5千人簽署大體志願捐贈同意書。
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自2010年起迄今,已有39個醫學會、1萬2千多位醫師參加,海內外41所大學、1701位醫學生參與模擬術式,不僅提高手術的安全性,也提升醫師對手術熟練度,更是造福無數病患。
撰文、攝影/慈濟基金會(北一區人文真善美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