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高峰會秋季場
生成式 AI 掀起新興科技革命,驅動金融業數位轉型加速。值此關鍵時刻,BMC 打造高可觀察性、高協作與高效能的整合 IT 營運平台,以未來技術提升與應用創新為基石,助金融業者打造高強度數位韌性。
文/明雲青
上雲蔚為潮流,但 BMC 資深技術顧問李建志認為許多企業忽略一事;因企業 IT 歷經不同世代淬鍊,從最早 Mainframe 到 SOA、虛擬化、容器化、上雲,箇中存在眾多不同技術架構,能否利用整合平台來一統 IT 管理,著實至關重要。
若無整合平台,IT 部門會習慣依據不同異質平台,交辦 Windows、Linux、AIX、網路…等等 Team 各自查找真因。僅憑傳統單點式管理,恐因可視性受限而拖慢根因分析,無力縮短 MTTR。
鑒於此,BMC 提出 Helix 整合監控平台,讓所有品牌設備、技術架構與服務,從頭到尾落在單一平台上;更進一步 BMC 以 GenAI 賦能此平台,使它能自動快速地收斂異質平台資訊,從而以服務角度,驅動整個 IT 維運管理。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與 Facebook ,與全球 CIO 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李建志指出,Gartner 提出多元雲管理架構,其中一大重點是,當企業上到雲端,甚至開始以容器化、雲原生架構開發應用系統,此時應基於統一管理架構,把服務、維運、自動化整合在一起。
所以有一件事很重要,就算上了雲,仍有雲地混合、多雲部署議題,因此必須做到跨雲可視性;但可視性標準為何?最佳解就是「服務」,如銀行提供 ATM、跨行交易…等服務,整套服務流程裡面,自始至終跨越不同異質平台、甚至不同雲,故需要從服務視角來建立可視性;看得到,接下來才能統一管理、資源優化、安全性和合規性,乃至成本控制、自動化彈性擴展。
綜觀 BMC 做的事,即是從最前端的監控集中化,一路推進到 AIOps,順勢建立安全管理可持續性的架構,最後走到智能維運。環顧整個整合監控管理架構,同時涵蓋了機器的流程、人的流程,其間更重要的一環為 CMDB,能夠收容環境內所有設備的「身家資料」、「社會關係」,前者意指自身的軟體資訊,後者則描述該主機、設備或系統在服務鏈上扮演的角色。當企業完整建立這樣的內容,便能達到綜觀全局的可視性,畫出每一個服務模型的拓墣,進而以服務為視角執行觀測作業。日後萬一服務出問題,也能利用 AI 快速剖析事件影響的因果脈絡,快速修復關鍵障礙節點。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