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驚人的歷史對比:我們錯過了什麼?

Vendor Icon

閱政治

11月. 22, 2024

教育的力量   企業家如何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

文/林嘉宏

國際間的經濟、科技與政治情勢緊密交織,一個地區的變動常常引發全球的連鎖反應。近期美國、中國大陸、台灣等國家都面臨著房地產市場泡沫的潛在危機,這不僅是地產行業的警訊,更是全球經濟體系中的一環。

房地產泡沫僅僅是冰山一角,從供應鏈中斷、能源危機到地緣政治衝突,國際間的不確定因素層出不窮。科技方面,人工智慧的突破、量子計算的興起、新能源的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產業的版圖。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家該如何保持競爭力,甚至引領潮流?

歷史的啟示:教育與視野決定了未來的高度

在歷史變遷的洪流中,一六三六年,明朝的崇禎皇帝正為內憂外患所苦,預示著明朝的終結。同一時間,在北美殖民地哈佛大學正式成立,成為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培育未來的領袖和思想家。到了一六九一 年,清朝的康熙皇帝正處於盛世,但約一七○八年後「九子奪嫡」的宮廷鬥爭開始上演。此時的德國普魯士的義務教育制度在一七六三年由腓特烈大帝頒布《一般公民學校規則》後開始實施。

在一七九二年,乾隆皇帝完成六次的江南巡遊,卻未察覺國家的潛在危機。同年,美國的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推動了金融市場的發展,為資本主義經濟的崛起奠定了基礎。一八九六年,李鴻章訪問美國,目睹了紐約的摩天大樓和電梯,深感震撼,而當時的中國,仍在為自強運動的成敗而掙扎。一九○八年 ,慈禧太后去世,結束了她對清朝長達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同年,哈佛商學院成立,並於一九○八年 開始招收首批MBA學生,開創了現代商業教育的新篇章。

一九四○年,中國正處於抗日戰爭的艱苦階段,人民飽受戰火摧殘;而美國的孩子們則在家中喝著可口可樂,享受著和平與繁榮。一九四三年,蔣中正與美、英領袖在開羅會議討論二戰戰略,同年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開始為企業高管開設全球首個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課程,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一九四九年,臺灣開始發行新臺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而美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已經相當成熟,許多大學迎來了數十屆的畢業生,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專業人才。

這些歷史對比凸顯了教育與國際視野的重要性。一個國家或企業若缺乏對教育的重視和對未來的遠見,終將被時代所淘汰;而那些積極推動教育發展、勇於接受新知的國家和企業,則能把握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

全球化競爭:知識與科技是關鍵

在全球化與科技革命的雙重驅動下,企業家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並存。在國際局勢上,貿易戰、氣候變遷、疫情蔓延等全球性問題,都可能影響企業的經營環境。在科技創新上,從人工智慧、5G通訊到生物科技的突破,新技術正在重塑各行各業,企業若能及時掌握並應用,將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先機。

在這種環境下,企業家的持續進修顯得尤為重要。

更新知識結構:透過學習最新的管理理論和科技趨勢,提升決策的科學性與前瞻性。

擴大國際人脈:進修過程中,結識來自全球的專業人士,促進跨國合作與資源共享。

提升全球視野:深入了解不同市場的文化與商業環境,抓住國際化的發展機遇。

效率學習:企業主可以透過網路課程或是實地短期進修,短時間抓到最新趨勢,拋掉過往投入數年出國進修的框架。

許多世界級的企業家都將持續學習視為成功的關鍵,例如:微軟執行長莎蒂亞·納德拉倡導「成長型思維」,強調持續學習與創新,成功帶領微軟轉型為全球領先的雲服務提供商;軟銀集團創辦人孫正義積極投資全球科技領域的新興企業,透過學習與洞察,預測未來科技發展方向。

學習是企業家的最佳投資

在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今天,資訊傳播速度前所未有的快,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企業家唯有透過持續的學習,才能保持敏銳的洞察力,迅速應對市場變化,方能在全球舞台上立於不敗之地。教育不是一時的任務,而是持續一生的投資,讓我們以學習為引擎,拓展國際視野,掌握科技脈動,在全球競爭中創造新的價值與影響力。

本文作者林嘉宏  華沃教育創辦人

本文 驚人的歷史對比:我們錯過了什麼? 來自於 閱政治 Read Gov News.

author avatar
閱政治
新聞觀點都是由主流媒體發佈的報導,人民在媒體中扮演的永遠只是接收資訊的角色,但新聞最重要的是人民的觀感和反應,這麼重要的事,卻一直被忽略,閱傳媒就是想建立一個讓任何人都可以針對時事發表意見的媒體平台。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