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台灣醫療科技展    成大醫院展現人工智慧與精準醫療實力

Vendor Icon

創新聞

12月. 05, 2024

【創新聞 記者陳聖璋/台南報導】「2024年台灣醫療科技展」今(5)日登場,成大醫院匯集12個傑出團隊,展現以智慧醫療為核心,從預防、診斷到治療的全方位創新科技。透過人工智慧與創新醫材的整合應用,呈現成大醫院在人工智慧與精準醫療領域的實力。

成大電機工程系特聘教授李順裕團隊研發「貼身守護神」心臟疾病診斷系統,透過無線智慧平台之貼心片與貼心音、生理檢測裝置與人工智慧辨識,即時顯示心臟健康狀況,輔助照護人力緊繃、難以提供預防警示等醫療窘境,邁向全民健康的目標。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與衡心科技執行長張文彥合作之「智慧動態心功能評估暨防猝預警系統」,則進一步整合AI技術,為使用者提供即時的心臟健康預警。

▲AI協助以電腦斷層診斷膽管結石,有效減輕醫師大量閱讀影像的負擔,提升醫療效率。(圖/成大醫院提供)

成大醫院護理部護理師廖悅如團隊的「智慧握力環」,以臨床需求為導向,開發專為洗腎透析病人設計的創新運動輔具照護產品,確保病人正確完成握球運動,有效延長瘻管使用壽命,優化護理照護品質。結合斗六分院護理部主任洪麗娟團隊的「護理師的好幫手」,以無線電波技術量測呼吸、心跳、活動、睡眠等資料,透過無線傳輸,遠端監控、智慧判斷問題發送警訊,大大提升照護安全。衛教機器人及陪伴機器人可協助衛教及增進社交互動,成為護理人員的得力助手,大幅提升照護效率。

成大電資學院院長詹寶珠團隊開發「ALOVAS」AI病理影像智慧標註與分析平台,參考細胞級特徵和組織結構,協助醫師進行病理影像分析與診斷,減輕醫療專業人員的工作負擔。

成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林孟穎團隊的「眾裡尋它千百度,人工智慧已幫你指出膽管結石所在處」AI輔助系統,不僅協助指出膽管結石位置,更能有效減輕醫師大量閱讀影像的負擔,提升醫療效率的同時也降低誤判風險。

▲奈米化藥物只需原本劑量的十分之一,就能明顯地治療帶有KRAS-G12C突變的LLC肺癌小鼠模型。(圖/成大醫院)

成大行為醫學所精神部曾懷萱副教授兼主治醫師團隊透過「以人工智慧協助情緒症狀之蒐集與分析」整合多語言人工智慧機器人,協助憂鬱症狀蒐集、辨識臉部及聲音情緒,提供個人化的憂鬱指數及可能的影響因素,以利後續評估及追蹤治療計畫的有效安排,加強心理健康照護。

藥物研發領域,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蘇文彬團隊之「高分子聚合奈米化RTK抑制劑靶向KRAS-G12C突變肺癌」,開發奈米化藥物只需要原本劑量的十分之一,就能明顯地治療帶有KRAS-G12C突變的LLC肺癌小鼠模型,為KRAS-G12C突變肺癌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希望。

外科部陳又寧主治醫師團隊以「成大醫院次世代外科手術及照顧」系統,結合尖端影像設備與術前VR、裸視3D影像加上3D列印模擬手術技術,全面提升手術安全性與準確度。

▲「跨院際急性中風轉診平台」能有效連結急性中風治療網絡,積極提供腦中風病患在黃金期接受靜脈溶栓治療。(圖/成大醫院提供)

婦產部4A病房護理長張素容團隊與畢迪科技合作建立「即時定位系統,E點就OK!」 (RTLS),實現醫療場域的一鍵點班,不需再走動至全病房尋找物品,減少點班時間及工作負荷;藥劑部藥師吳宗育團隊開發「跨裝置盤點系統提升藥事盤點作業」透過跨裝置盤點系統的導入,取代人工謄寫作業並跳脫過去作業模式,由系統主動帶出盤點資訊及動態儀表板,供管理者檢視進度,化繁為簡,翻轉藥事盤點作業流程。

神經部宋碧姍主治醫師團隊的「跨院際急性中風轉診平台」能有效連結急性中風治療網絡,使各醫院能儘速提供腦中風病患在黃金期接受靜脈溶栓治療,顯著改善轉診效率、提升取栓執行率及病患預後。

這些創新技術不僅展現成大醫院在醫療科技的進步,同時促進智慧醫療提升醫療品質與改善醫療流程的重要性。展覽期間,歡迎醫療專業人員與各界先進蒞臨參觀,親身體驗改變醫療產業的創新科技。

author avatar
創新聞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