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

從太空看臺灣發電廠 中央大學2025衛星影像月曆再現能源脈動

Vendor Icon

立報傳媒

5 小時前

全球邁向淨零碳排轉型的趨勢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出版的2025年衛星影像月曆,特以「能源視界」為主題,俯瞰全臺各大發電廠,繪出一幅臺灣獨有的能源風景圖,期許科技與自然相伴而行,朝能源供應穩定,綠能轉型目標前進!

此次月曆以六大主題、七座發電廠衛星影像來呈現,包括「水」大觀發電廠和明潭發電廠、「媒」台中發電廠、「核」第三核能發電廠、「光」台南鹽田光電廠、「氣」大潭發電廠、「風」海洋竹南發電廠。這些發電設施大多分布在靠近能源輸入港口、工業區以及適合自然資源的地區,展現臺灣多元能源風貌。

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接收站主任蔡富安表示,中央大學超高解析衛星影像,不但能提供廣域的即時、永續監測,亦能洞察細微的地表變遷、協助場域評估選址,伴隨民生、產業逐電追風的發展進程,扮演環境調查與發展規劃最佳利器。

製作團隊曾國欣教授指出,從衛星視角俯瞰,發電廠如同散落在山巒、海岸和平原間的明珠,串聯著整座島嶼的電力脈動。抽蓄水力發電廠,利用山谷間的高度差儲能與放能,山谷間抽蓄發電的池水波光粼粼,猶如大地的脈動;海岸邊的風力發電機,葉片在光影中旋轉,在光線的反射下,仿若扇出點點星光。各大發電廠於群山、田野間各司其職,繪出一幅臺灣獨有的能源風景圖。

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從1995年開始製作衛星影像月曆,每年均絞盡腦汁來企劃主題,製作精美衛星影像月曆,從早期的自然風光,近年來觸角更延伸到人文關懷、邦交情誼和環境議題。月曆封底也充滿巧思,從最早1998年衛星影像和2024年影像作今昔對照,當年解析度只有30公尺,如今已進化到50公分超高解析影像,也象徵臺灣衛星遙測技術的演變與進步。

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出版的2025年「能源視界」月曆,透過衛星拍攝的影像,彌足珍貴。左為製作團隊曾國欣教授,右為蔡富安教授。(中央大學提供)

The post 從太空看臺灣發電廠 中央大學2025衛星影像月曆再現能源脈動 first appeared on 立報傳媒.

author avatar
立報傳媒
《立報傳媒》為台灣唯一專業教育、傳播、科技媒體,創辦人成舍我於1988年創立,前身為《台灣立報》,2017年以「社群媒體媒體」(social media media)面貌重新啟動;2019年轉型為網路媒體,定位為「專業教育、傳播、科技新媒體」。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