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國際肺癌學術研討會:探討肺癌新興治療趨勢 響應總統降低癌症死亡率1/3

Vendor Icon

今健康

1月. 14, 2025

台灣肺癌研究學會與臺大暨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本月11日至12日,假臺大醫院癌醫中心,與世界最大肺癌學術研究組織—國際肺癌研究學會(IASLC)共同舉辦國際肺癌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是台灣肺癌研究學會與國際肺癌研究學會(IASLC)連續第三年在台舉辦專題研討會,兩百多人國內外肺癌診治的權威參與,亦是兩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後,首次聯手舉辦的國際性研討會。

國際讚楊泮池LDCT揪肺癌全球第一

余忠仁談完善肺癌診治拚與國際接軌

不論在台灣或是全球,肺癌一直高居癌症死亡率第一名;在台灣肺癌更是連續十三年位居國人癌症死因首位。台灣肺癌研究學會理事長暨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教授表示,近年新藥、新療法接續問世,肺癌治療可說是日新月異。本次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中,來自國際的頂尖肺癌研究學者與國內專家將針對六大主題深入討論。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談及醫療最重要是傳承與教育,如何增進對病人照顧,如何完善癌症治療,讓現有的醫療照護跟上潮流與國際接軌,是這場肺癌研討會最重要的啟發。

研討會還延伸國人最常見的EGFR基因突變晚期肺癌患者第一線治療策略、第二線接續治療藥物選擇,沒有基因突變患者的免疫治療趨勢,以及近年陸續問世的抗體藥物複合物(ADC)最新應用等。

鑑於越來越多新穎藥物與組合療法問世,現有的肺癌分期是否仍適合沿用?也是本次會議另一個討論主題。楊志新教授解釋,「治療取決於分期,」肺癌雖然只分四期,但其中其實又有細分,當治療進步之後,IASLC肺癌分期未來將如何更新?這個環節主辦單位特別邀請來自首爾大學醫院總院長、同時也是世界肺癌學會總裁的Young Tae Kim負責演講解析。

國際肺癌研究學會IASLC執行長Karren Kelly在記者會上特別提到,台灣在肺癌研究領域已經躍上國際醫學舞台,中研院院士楊泮池發現台灣在肺癌發現,東亞肺癌特色是「不吸菸」,台灣3分之2肺癌患者沒有吸菸史,現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能夠揪出家族史、重度菸癮者的患者,促成國家推動LDCT普篩政策;另外楊志新院長長期帶領的研究團隊過去在肺癌EGFR以及ALK驅動的基因突變領域在全球貢獻顯著。

「肺癌第四期病人有機會治癒」

專家提癌症新藥基金與IO合併化療須補齊

楊志新教授解釋,過往一到三期肺癌可開刀的早期肺癌,多半就是手術治療,最多術後加上化療、放療。但近年,早期肺癌術後除了化療之外,搭配標靶治療,或是搭配免疫治療作為輔助治療。最後發現有明顯存活差異。尤其是免疫治療,對二、三期病人,可以有一到兩成的進步。有些甚至在治療前就要做!適當選擇,對存活的改變很明顯。

至於第四期患者,治療也已經不再只是追求多半年、一年存活。例如有些單一標靶藥物(ALK基因突變)、六成患者可以使用同一種藥物超過五年,至於免疫治療,也有超過一成在追蹤五年以上、仍然獲得良好控制。

楊志新院長提及目前肺癌晚期絕大部分病人,必須免疫治療跟化學治療合併,健保署正在研議,學界醫界也殷切期待,不要限制太多,因為一旦健保署限縮政策,很多病人就無法用到適切藥物,建議健保署並不需要限定某一個或兩個,有競爭才會有助醫學的學術發展。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前院長鍾飲文回到政策面向,呼應賴總統宣示2030年前癌症死亡率降低1/3,肺癌十大死因首位,今年新成立的癌藥基金到位,補齊資源,健保署要加快將癌症治療指引跟上國際;又許思考國際間像日本做法,病人部分負擔(Co-pay system)治療藥物費用,更快實現新藥可近性。

《延伸閱讀》

.肺癌晚期EGFR肺癌病友都受惠?盼罕見Exon基因接軌國際加速給付

.早期肺癌術後難逃復發魔爪!?如何清掃看不見的癌細胞?醫詳解術後輔助治療!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author avatar
今健康
集結專業醫藥主持人與健康新聞團隊,提供全台專科權威最實用正確的衛教資訊,為照顧全家人健康的新媒體社群。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