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美伊核對峙升級:川普雙重施壓 伊朗拒直接談判留間商空間

Vendor Icon

台灣英文新聞 Taiwan News

3月. 31, 2025

路透社Aljazeera 報導,伊朗總統裴澤斯基安(Masoud Pezeshkian)30 日明確排除與美國川普政府就核議題直接談判,但對間接觸商持開放態度。此舉回應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同日透過全國廣播公司(NBC)發出的威脅,若德黑蘭拒絕達成協議,美方將發動「前所未見規模」的轟炸,並重啟 4 年前實施的「次級關稅」制裁。

裴澤斯基安在內閣會議中強調,伊朗已透過阿曼正式回絕美方提出的直接談判要求,但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核准的「間接溝通管道」仍持續運作。「華府必須先修正 2018 年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JCPOA)的違約行徑,重建互信基礎。」他批評川普政府的「極限施壓」政策與軍事威脅破壞對話條件。

川普則在專訪中強化施壓態勢,除威脅軍事行動外,更預告將仿效對委內瑞拉石油買家實施的次級關稅模式,鎖定與伊朗、俄羅斯貿易的第三方。此舉被視為擴大「長臂管轄」範圍,意圖全面封鎖伊朗經濟命脈。

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研究員 Barbara Slavin 分析指出,德黑蘭真正憂慮在於經濟崩潰,「伊朗里亞爾兌美元匯率今年暴跌 40%,通膨率突破 50%,青年失業率高居不下。相較可能凝聚民心的軍事攻擊,民生困頓才是政權穩定性的致命傷。」她同時揭露美軍近期部署:B-52 轟炸機群進駐印度洋迪戈加西亞(Diego Garcia)基地,林肯號航母駛向波斯灣,顯示華府正為潛在軍事行動鋪路。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最新報告指出,伊朗已累積2,440公斤濃縮鈾,其中60公斤提煉至60%武器級濃度,理論上足以製造三枚核裝置。儘管德黑蘭堅稱核計畫純屬民用,西方情報機構持續質疑其軍事意圖。

據報導,當前僵局源於川普 2018 年撕毀歐巴馬(Barack Obama)時期簽訂的 JCPOA 協議,重啟涵蓋能源、金融等關鍵領域的全面制裁。此舉導致伊朗逐步突破協議規範,將鈾濃縮規模擴大 12 倍。今年 3 月,川普致函哈米尼下達「談判或開戰」最後通牒,遭最高領袖以「只接受第三方斡旋」明確回絕。

伊朗最高領袖顧問哈拉齊(Kamal Kharrazi)透過官媒釋放柔性訊號,強調「未完全關閉對話大門」,但設下兩前提:美方需先展現解除制裁誠意,且談判框架必須納入區域安全議題。觀察家認為,此舉反映德黑蘭在經濟窒息下,試圖平衡強硬立場與務實需求。

這場牽動中東地緣政治與全球能源市場的博弈恐持續升級,伊朗能否以「間接觸商」突破制裁牢籠?川普的「炸彈與關稅」恫嚇會否演變成熱戰?國際社會正密切關注。

author avatar
台灣英文新聞 Taiwan News
Taiwan News《台灣英文新聞》1949年6月6日創立,是台灣第一份英文報紙。2015年告別紙版,升級網站內容。漢文版傳遞台灣聲音,帶入全球視野。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
  • 複製
  • 贊助
  • 稍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