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路透社、France 24報導,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 3 月 30 日晚間進行緊急電話會談,唐寧街證實雙方就避免關稅戰的「英美經濟繁榮協議」展開密集磋商。這場被形容為「具建設性」的跨大西洋對話,聚焦在 4 月 2 日「解放日」(Liberation Day)關稅大限前達成突破性協議的可能性。
根據唐寧街聲明,兩位領導人同意加速推進協商進程,談判團隊將於本週持續推進,並承諾未來數日保持密切溝通。此次通話被視為繼施凱爾 2 月底華府行後,英美貿易談判的重要進展。消息人士透露,英國正全力爭取在川普擬實施的 25% 汽車進口關稅前獲得豁免,否則將保留實施對等關稅權利。
值得關注的是,相較歐盟對美國鋼鐵關稅採取報復措施,英國選擇戰略性克制。此舉反映工黨新政府的務實路線,儘管保守黨執政期間未能達成協議,施凱爾團隊正試圖在財政大臣里夫斯(Rachel Reeves)公布的嚴苛財政規則框架下,透過貿易協議緩解經濟壓力。英國獨立機構預算責任辦公室(Office for Budget Responsibility)警告,若爆發全面貿易戰,該國經濟增長恐損失數十億英鎊,幾乎耗盡財政緩衝空間。
據汽車製造商和貿易商協會(Society of Motor Manufacturers & Traders,SMMT)數據顯示,英國每年對美汽車出口額達 76 億英鎊(約合新台幣 3,040 億元),美國市場佔比僅次歐盟。勞斯萊斯(Rolls-Royce)、阿斯頓馬丁(Aston Martin)等豪華品牌首當其衝,恐面臨 25% 關稅重擊。
川普持續施展「胡蘿蔔加大棒」策略,一方面聲稱「毫不在意」關稅引發車價上漲,強調「民眾將改買美製車輛」;另一方面又於上月白宮會晤時,暗示可能給予英國「特殊待遇」,稱或達成「非凡協議」緩解衝擊。值得玩味的是,白宮已預告 4 月 2 日公布的全球關稅清單將保留「個別協商空間」,此舉被視為替英美後續談判預留彈性。
除經貿議題外,兩國領導人亦討論持續對俄羅斯施壓。施凱爾向川普說明巴黎「志願者聯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會議成果,雙方同意需維持對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的集體壓力。觀察家認為,此舉意在將英國的歐洲安全角色轉化為貿易談判籌碼,強化「跨大西洋利益共同體」的論述基礎。
通話伊始,川普主動向正接受癌症治療的英王查爾斯三世( King Charles III)致意,此舉被解讀為軟化談判氣氛的精心安排。白金漢宮證實,王室醫療團隊將每日向首相府匯報病情,確保國家元首健康狀況不影響重大外交決策。
隨著 4 月 2 日時限逼近,倫敦金融城已進入高度戒備狀態。分析警告,若未能達成協議,不僅將重創英國汽車業,更可能引發連鎖效應,從蘇格蘭威士忌到高端金融服務都面臨關稅風險。這場博弈不僅考驗施凱爾新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更將決定後脫歐時代英美「特殊關係」的實質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