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久坐當心椎間盤突出!簡單自我檢測,遠離腰痛危機–保健醫療|ME美醫誌

Vendor Icon

Me Media 美醫誌

久坐當心椎間盤突出!簡單自我檢測,遠離腰痛危機–保健醫療|ME美醫誌

4月. 22, 2025

文章/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久坐當心椎間盤突出!簡單自我檢測,遠離腰痛危機
 
 摘要 
現代人長時間久坐、姿勢不良,腰痠背痛幾乎成為日常,這些不適感可能都是「椎間盤突出」的前兆。椎間盤突出不僅影響生活品質,嚴重時甚至會壓迫神經,導致下肢無力、麻木,甚至行動困難。讓我們來了解這個身體背後的「靠山」到底是如何保護脊椎,又為什麼會突出,文中也有提供兩種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幫助你提前發現問題,及早介入治療。
 

 

什麼是椎間盤?脊椎的避震器

 

椎間盤是位於脊椎骨之間的一種軟組織,主要作用是減少脊椎間的摩擦,提供支撐與避震功能。陳曉謙物理治療師指出,可以把椎間盤想像成一個「包覆在游泳圈內的果凍」,外圍由較堅韌的纖維環(annulus fibrosis)組成,內部則是柔軟的髓核(nucleus pulposus),能夠吸收身體運動時的壓力,讓我們在彎腰、扭轉時仍保持靈活度。
 

 

椎間盤突出 
 

 

當我們長時間維持不良姿勢,或是施加過大的壓力時,椎間盤內的髓核可能會往外擠壓,甚至突破纖維環,形成所謂的「椎間盤突出」,如果突出的部份壓迫到脊椎內的神經,便會出現疼痛、麻木,甚至影響下肢的活動能力。
 

 

什麼是椎間盤突出?久坐、姿勢不良是元兇

 

為什麼椎間盤沒事會跑出來呢?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表示,椎間盤突出通常與長期坐姿不良,或施力不當有關,特別是現代人習慣久坐辦公、長時間低頭滑手機,脊椎長期處於不正常的彎曲狀態,使得椎間盤持續受到壓迫,進而增加椎間盤突出的風險,常見的誘因包括:
 

1.久坐後突然站起

 

長時間維持坐姿時,椎間盤受到壓迫,突然站起來可能導致壓力瞬間集中,使髓核向外突出。
 

 

2.用力搬重物

 

彎腰搬重物時,如果沒有正確施力,容易對椎間盤施加壓力而導致傷害。
 

 

3.突如其來的衝擊

 

例如打噴嚏、咳嗽時,瞬間增加腹內壓力,也可能讓已經有問題的椎間盤進一步突出。
 

 

4.長期低頭或駝背

 

椎間盤突出其實不只腰部,頸椎也會受到影響,長期低頭可能導致頸椎間盤突出,引發頸部疼痛、手麻等問題。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提醒,椎間盤突出不只會造成腰痛,還可能影響腿部甚至行動能力,因此當發現自己有頻繁的腰痠背痛,甚至是臀部、大腿麻木等症狀時,應該提高警覺,進一步就醫檢查,在黃金時間內盡早治療。
 

 

腰痛一定是椎間盤突出嗎?兩動作自我檢測

 

如果你有長期腰痛的困擾,或是擔心自己可能有椎間盤突出,可以透過以下兩種簡單的自我測試來評估:
 

● 前彎測試

 

1.雙腳與肩同寬站立,雙手自然垂放。
 
2.慢慢向前彎腰,嘗試讓雙手接觸地面。
 

 

椎間盤突出 
 

 

注意身體的感覺,若彎腰時,下背出現劇烈疼痛,甚至伴隨腿部放射性疼痛,可能表示椎間盤已經受到擠壓。陳曉謙物理治療師特別指出,隨著彎腰的次數越多,腰可能變得越痛,也有可能變得越來越不痛,所以不能只做一下,若越做越痛,代表椎間盤可能受到擠壓,應盡早就醫評估。
 

 

● 坐骨神經痛測試

 

1.坐在椅子上,背部自然放鬆,雙手放在大腿上。
 
2.低頭並保持駝背姿勢,讓脊椎呈現彎曲狀態。
 
3.單腳伸直,腳尖朝上,保持幾秒後換另一腳測試。
 

 

椎間盤突出 
 

 

若腿部在伸直時,感覺下背部或腿部有強烈的拉扯感、疼痛或麻木,表示神經可能已受壓迫,建議就醫進一步評估。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提醒,這些測試雖然可以提供初步判斷,但不能完全取代專業診斷,如果疼痛感持續惡化,應盡快尋求骨科、復健科或物理治療師的幫助。
 

 

勿低頭、勿久坐,遠離椎間盤突出的風險

 

椎間盤突出是一種常見但容易被忽視的問題,長期的不良姿勢、久坐習慣,甚至是錯誤的施力方式,都可能成為誘因。陳曉謙物理治療師提醒,預防椎間盤突出,最重要的關鍵是坐姿正確與適當運動,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種姿勢,並在日常生活中落實核心肌群訓練,以減少脊椎負擔。
 
若你發現自己有長期腰痠背痛、下肢麻木等症狀,可以透過簡單的自我檢測來初步評估,並適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才能避免問題惡化,影響日常生活與健康。現在就開始改變你的姿勢與生活習慣,讓脊椎更健康,遠離椎間盤突出的困擾!

 

 

 
 
  
學經歷:
佳齡健康 加力運動醫學 運動醫學總監
國立台灣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學士/碩士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 兼任專技講師
曾任楊俊瀚 個人物理治療師
曾任盧彥勳國際網球俱樂部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曾任世大運中華台北醫療代表團 物理治療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author avatar
Me Media 美醫誌
美醫誌是分享美容醫學、健康資訊的網路平台,幫助您輕鬆取得可信賴的專業資訊。我們期待能打造更方便、友善、值得信賴的美醫環境,就像擁有一個專業的醫師團隊做您的後盾,使您在追求美好的道路上不再孤軍奮戰。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
  • 複製
  • 贊助
  • 稍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