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發稿:09:55;更新時間:17:32
位於喜馬拉雅地區的爭議領土,印度查摩(Jammu)和克什米爾(Kashmir)地區 4 月 22 日發生近 20 年來最嚴重的恐怖攻擊,武裝分子在觀光勝地巴哈甘(Pahalgam)襲擊遊客,造成 26 人死亡、17 人受傷,死者包含 25 名印度人與 1 名尼泊爾公民。
外交部 4 月 23 日透過聲明,嚴正譴責此起針對平民的恐怖攻擊,並對罹難者及其家屬表達深切哀悼。經駐印度代表處了解,目前尚無台灣旅客或僑民傷亡報告,駐處也將持續密切關注當地情勢發展。
外交部強調,我國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恐怖行為,並與國際社會共同譴責此類對平民安全造成重大威脅的惡行。
鑑於當地局勢緊張,外交部提醒國人,近期非必要應避免前往喀什米爾地區;若必須前往,請務必提高警覺,並隨時留意駐處發布的最新安全資訊。國人如遇緊急情況,可聯繫外交部「旅外國人急難救助聯繫中心」(電話:0800-085-095),或撥打駐印度代表處緊急聯絡電話(+91-9810642658)尋求協助。
路透社引述警方指出,案發於一處偏遠草地,為 2008 年孟買恐攻(逾 160 死)後印度境內最嚴重針對平民的襲擊。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緊急縮短沙烏地阿拉伯行程返國,財政部長希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亦提前結束美、秘魯訪問,聲明「與人民共度艱難時刻」。
綜合 BBC、路透社、CNN 報導,鮮為人知的「克什米爾抵抗組織」宣稱犯案,指控印度政府近年允許 8.5 萬名「外來者」定居,改變當地人口結構。週三(4/23)逾十個地方組織發起罷市抗議,多所學校停課,斯利那加機場加開航班疏運撤離遊客。此案加劇區域安全隱憂,2024 年 6 月朝聖巴士遇襲墜谷釀 9 死 33 傷,兩月內連環攻擊凸顯印度 2019 年廢除克什米爾自治地位、開放非本地人購地政策,持續激化武裝勢力反彈,印巴主權爭議亦未歇。
槍手近距掃射、軍警封鎖搜捕
路透社報導,襲擊發生於伊斯蘭堡(Anantnag)的拜薩蘭山谷(Baisaran Valley),該地僅能徒步或騎馬進入。一名目擊者向印度快報(Indian Express)描述:「槍聲乍響時,我們以為是鞭炮」,發現真相後數百人驚慌奔逃。CNN 引述倖存者說法指出,一名婦女哭訴「丈夫頭部中彈」,另有遊客稱狂奔四公里才脫險,「至今仍在發抖」。
BBC 取得未經核實的社群影片顯示,草地上散落遺體,民眾哭求援助;印度媒體畫面則顯示士兵衝向現場。查謨和克什米爾高階警官 Vidi Kumar Birdi 向 BBC 表示,軍警已封鎖區域並展開聯合搜捕,士兵在檢查站攔查車輛,私立學校於 4 月 23 日全面停課。
國際同聲譴責 印度誓言追兇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 Truth Social 發文譴責此案「令人深感不安」,強調「美國與印度共同反恐」,正在訪印的副總統范斯(JD Vance)亦透過 X 平臺向受害者致哀;歐盟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直指襲擊為「卑劣恐攻」,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則對「殘酷罪行」表達深切哀悼。路透社指出,以色列、伊朗、法國、義大利等 20 餘國亦同步發聲譴責,形成國際輿論壓力。
面對多方聲援,印度總理莫迪在 X 平臺強硬表態:「兇手必將繩之以法!邪惡圖謀永不會得逞,我們的反恐決心只會更加堅不可摧。」內政部長夏哈(Amit Shah)隨即趕赴克什米爾,主持高層安全會議部署反制行動,副省長辛哈(Manoj Sinha)同步證實,已調動軍隊與警察展開「全域維穩」,誓言阻絕後續衝突擴散。
武裝組織宣稱犯案 印巴互控煽動暴力
路透社報導,鮮為人知的「克什米爾抵抗」組織(Kashmir Resistance)透過社群媒體宣稱犯案,指控印度政府過去兩年向 8.4 萬名「外來者」發放居留權,試圖改變當地人口結構。
印度執政黨「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BJP)區域發言人塔庫爾(Altaf Thakur)向 CNN 指控,此案是「巴基斯坦挫敗感的結果」,稱巴國透過代理人煽動恐怖主義。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瑟夫(Khawaja Asif)隨即否認,向巴媒強調「與此事毫無關聯,且反對一切形式恐怖主義」。
觀光熱潮成雙面刃 歷史衝突埋隱患
旅遊風險攀升:
1. 巴哈甘位於印度教年度「阿瑪爾納特朝聖之路」(Amarnath Yatra)要衝,據 BBC 報導,2024 年已有 350 萬遊客造訪,創近年新高。
2. 此為第二起重大攻擊:2024 年 6 月朝聖巴士遭襲墜谷釀 9 死 33 傷;2019 年自殺炸彈襲擊更導致 46 名士兵死亡,引發印巴空戰。
政策爭議加劇衝突:
1. 路透社分析,2019 年莫迪政府廢除克什米爾自治地位,允許非本地人購地就業,被武裝組織視為「人口結構改造」,成為本次襲擊主要動機。
2. 自 1947 年印巴分治後,兩國皆宣稱擁有克什米爾全境主權,目前約 50 萬印度士兵常駐當地。專家警告,觀光復甦恐使平民更易成攻擊目標。
襲擊時機敏感 軍方強化朝聖維安
路透社引述安全部門報告稱,武裝組織慣於挑選「外國高官訪印時機」發動襲擊以博取關注。此次案發正值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訪印次日,時機敏感引發聯想。印度軍方表示,已增派兵力強化朝聖路線維安,並對偏遠景點實施空中巡邏。CNN 指出,多地民眾計畫週三(4/23)發起示威,抗議政府安全管控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