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印度降級對巴基斯坦關係 克什米爾恐攻26死

Vendor Icon

台灣英文新聞 Taiwan News

4月. 24, 2025

路透社報導,印度政府於 4 月 23 日宣布一系列措施,大幅降低與巴基斯坦的外交關係層級,以回應發生於克什米爾(Kashmir)的致命恐怖襲擊。此次行動被視為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對區域安全局勢的強硬表態,亦使兩國長期緊張關係再度升級。  

襲擊事件引爆外交對抗

4月22日,位於 印控克什米爾查摩(Jammu)-克什米爾聯邦屬地 的旅遊勝地巴哈甘(Pahalgam) 發生恐怖襲擊。武裝分子在該地區的 拜薩蘭山谷(Baisaran Valley) 針對遊客發動攻擊,造成 26 人死亡(含 25 名印度人及 1 名尼泊爾公民),至少 17 人受傷。此為印度近 20 年來最嚴重的平民遇襲事件,亦是自 2019 年印度撤銷克什米爾自治地位後,該地區旅遊業復甦進程的重大打擊。  

同日上午,印度外交部次長唐勇勝(Vikram Misri)召開記者會,指控襲擊涉及「跨境恐怖主義」,並宣布多項反制措施:

1. 暫停《印度河水資源條約》(Indus Waters Treaty):即日起中止 1960 年由世界銀行(World Bank)斡旋簽署的水資源共享條約,直至巴基斯坦「不可逆轉地停止支持跨境恐怖主義」。

2. 關閉陸路邊境通道:唯一開放的口岸瓦加-雅達瑞(Wagah-Attari)將於 5 月 1 日前關閉,切斷兩國間最後的陸路聯繫。  

3. 驅逐外交人員:要求巴基斯坦駐印使館的國防顧問一週內離境,並將印度駐巴使館人員從 55 人縮減至 30人。  

4. 簽證禁令:即時取消巴基斯坦公民的南亞特別簽證,持此類簽證者須 48 小時內離境。  

條約暫停恐衝擊巴基斯坦民生

《印度河水條約》將印度河系六條主要河流劃分管理,數十年來經歷三次印巴戰爭仍維持運作。巴基斯坦約 80% 農業灌溉依賴源自印控克什米爾的河水,此舉恐加劇巴國水資源危機。分析指出,此為印度首次以水資源為外交施壓工具,恐觸動區域敏感神經。

巴基斯坦回應與區域局勢

巴基斯坦外交部暫未正式回應,但總理夏巴茲.夏立夫(Shehbaz Sharif)24日上午已緊急召開國家安全會議商討對策。巴方此前多次否認支持克什米爾武裝組織,稱僅提供「道義與外交支持」。  外長達爾(Ishaq Dar)於社群平台 X 表示「將嚴肅回應印度單邊行動」。目前兩國已無直航班機,陸空聯繫全面中斷,邊境地區軍隊進入高度戒備。

襲擊發生後,一個自稱「克什米爾抵抗陣線」(The Resistance Front)的組織宣稱犯案,指控印度政府透過安置「8.5 萬外來者」改變當地人口結構。印度安全部門指該組織實為巴境內「虔誠軍」(Lashkar-e-Taiba,LeT)等團體的分支,此說法遭巴方駁斥。  

莫迪政策遭質疑 當地旅遊業重挫

此次襲擊直接衝擊莫迪政府的克什米爾政策。2019 年印度撤銷該地區自治權後,當局宣稱「恢復穩定」並推動旅遊業發展。去年該地區接待遊客逾 1,800 萬人次,創歷史新高。然而,事件引發恐慌性撤離,航空公司緊急加開航班疏運遊客,多個城市爆發抗議,民眾高呼「停止殺害無辜」。  

分析指出,印度此時強硬升級對巴施壓,除回應國內民意,亦旨在國際場合凸顯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義」的形象。然而,全面中止水條約可能加劇區域人道危機,並招致國際調停壓力。  

背景連結

自 1947 年印巴分治後,克什米爾主權爭端持續。兩國均宣稱擁有該地區完整主權,並在實際控制線多次爆發衝突。2019 年印度修憲取消克什米爾特殊地位後,雙方外交關係實質凍結。 儘管近年暴力事件減少,本次恐攻再度凸顯區域矛盾易燃特質。

author avatar
台灣英文新聞 Taiwan News
Taiwan News《台灣英文新聞》1949年6月6日創立,是台灣第一份英文報紙。2015年告別紙版,升級網站內容。漢文版傳遞台灣聲音,帶入全球視野。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
  • 複製
  • 贊助
  • 稍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