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

從腸胃到筋骨 中醫提出治療選擇

Vendor Icon

品傳媒

從腸胃到筋骨  中醫提出治療選擇

4 月. 24, 2025

記者張錫銘 / 台北報導

民眾就醫選擇更多元!傳統脹氣便秘都是吃止痛、軟便劑、通便藥,現在中醫也有精準治療效果。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舉辦「從腸胃到筋骨,中醫治療常見疾病」記者會。

s 55885859 0

員榮醫院中醫部林親怡醫師表示,中醫在應對脹氣與便秘問題上具有許多優勢。從中醫辨證論治的角度來看,脹氣與便秘通常是由於臟腑功能失調和氣血津液失衡所引起,例如氣虛、血虛等。中醫在治療腸胃問題方面的手段多樣,包括中藥內服、針灸以及外治法。研究顯示,中醫療法在提升生活品質、改善布里斯托糞便形態、降低復發率及縮短排便時間等方面均有顯著療效,若採用多管齊下的方式,效果更佳。

林醫師強調,中醫治療具有高安全性和低副作用,能夠提供個人化的診療,尤其在寒症與虛症的情況下更具優勢。中醫不僅著重於緩解眼前的不適,還致力於「注入腸力」,恢復腸道的正常功能。許多案例顯示,患者在中醫治療下排便更順暢,情緒獲得改善,對於長期便秘者,中醫提供了一個安全且有效的選擇。在治療過程中,醫師會排除器質性病變,並針對焦慮、生活作息不規律等因素進行治療,以提升生活品質。

s 55885860 0
和美東方中醫診所副院長翁銘佑提醒民眾,中醫有效緩解慢性疼痛,提升組織修復和免疫力!圖 / 張錫銘攝

和美東方中醫診所翁銘佑副院長提醒國人「痠痛看中醫」,分享中醫「以痛為俞」理念與現代筋膜系統研究的結合,揭示疼痛管理的創新途徑。過去總把疼痛與發炎畫上等號,會中強調,疼痛是身體自救訊號,透過針灸、推拿等中醫療法,結合筋膜鬆解技術,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循環,有效緩解慢性疼痛,提升組織修復與免疫功能。

研究顯示,針灸對骨關節炎的療效高於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且安全性更高,副作用低,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可行選擇。筋膜系統作為人體連續網絡,與中醫筋經、經絡高度對應,透過按壓與針灸刺激,能改善局部酸中毒、代謝廢物堆積,進而減輕疼痛與肌肉緊張,修正力學結構。長期規律治療更可逆轉關節炎、改善循環效率。

s 55885861 0
中醫公會聯合會理事長詹永兆(圖立者)率多位中醫師召開記者會!圖 / 張錫銘攝

中醫千年由實務治療的回饋繪製出了穴道、經絡圖,就如同美食地圖,是疼痛治療的米其林指南,台灣嚴謹訓練的中醫師就是你身體最好的導遊,陪你從根本化解擾人的疼痛。

翁銘佑醫師呼籲民眾重視身體訊號,避免過度依賴消炎藥,應與中西醫師配合,建議每年或每季接受中醫評估,記者會展示實例,說明中西醫整合如何為患者帶來全方位健康益處,期望推動中醫與現代醫學的深度合作,開創健康新未來。

author avatar
品傳媒
品傳媒是由一群專業資深媒體工作者所組成,歡迎各界若有新聞需求,可以和我們聯繫。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
  • 複製
  • 贊助
  • 稍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