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 92 歲的黃母確診 EGFR 突變第 4 期肺腺癌無腦轉移;另一位 42 歲的病友小寧不菸不酒,卻確診第 4 期肺腺癌合併腦轉移,且帶有 EGFR 特定基因突變。兩位病友都是此次第 3 代標靶藥物擴大給付的新增適用對象,在今年 10 月給付政策上路後,皆可改用健保持續使用第 3 代標靶治療,不僅明顯提升晚期肺癌治療成效,也能大幅減輕病友自費負擔。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表示,國人肺癌發生率及死亡率皆居首位,每年約新增 1 萬 8,000 人罹癌,死亡人數近 20%,即全台每 5 人就有 1 人死於肺癌,是國人好發癌症的雙冠王。
石崇良強調,影響癌症死亡率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期別」,肺癌目前第 1 期的 5 年存活率將近 9 成;但肺癌初診斷病人即為 3、4 期者,佔比超過 5 成,一旦落入第 4 期,5 年存活率相當低僅剩 1.3 成,不同期別的肺癌存活率落差相當大。
肺腺癌治療擴大給付 3 類人受惠
石崇良說明,以往癌症治療第 3 代標靶藥物,用於肺癌健保治療,僅開放第 4 期有條件給付;但自 2024 年 10 月 1 日起,針對下列肺腺癌 EGFR 突變患者 3 大族群,擴大給付第 3 代標靶藥物:
- 晚期第 1 線治療全面給付,包括第 3B、3C、4 期
- EGFR 基因突變,含 Exon 19 Del 或 Exon 21 L858R
- 不限腦轉移
石崇良指出,此次擴大給付,預估將有 4,000 名癌友受惠,每人每年可省下 115 萬元,每年新增挹注藥費約 50 億元,預估未來單年最高總藥費支出將達 91 億元,這也成為了健保有史以來給付單一藥品年度費用的最高紀錄。
石崇良提到,在擴大新給付標準至肺癌 3 期,且不再限制腦轉移後,台灣肺癌防治正式接軌國際治療指引,讓更多癌友有新的治療選擇。此外,肺癌高風險者早期篩檢相當重要,預計明年將擴編預算 ,擴大篩檢對象,並針對現行「老菸槍門檻」,下修每天 1 包菸持續 30 年的重度吸菸者定義。
建議肺癌高風險群 45 歲提早健檢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院長余忠仁表示,國內肺癌以肺腺癌為大宗,致癌基因以 EGFR 突變達 50% 最常見。國際研究顯示,第 3 代標靶藥物較第 1 代藥物,可降低 2 成死亡風險,但過往限制給付,僅有約八分之一的患者可用藥,如今全面晚期給付,讓幾乎所有 EGFR 基因突變患者都有機會用藥,省下 1 年至少上百萬元的藥費,大幅減輕治療經濟負擔。
除了晚期治療,余忠仁提醒,肺癌早期篩檢及用藥,才是提升存活率的重要關鍵,期盼後續健保能再擴及早期給付標靶藥物。目前政府提供肺癌高風險族群,免費每 2 年 1 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但若希望提早發現病徵,建議 45 歲後先進行至少 1 次自費全身健康檢查,有助於揪出肺部小結節,定期追蹤預防肺癌。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 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年砸 91 億!健保擴大給付「肺癌標靶藥」創史上最高藥費:3 類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