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忽冷忽熱,呼吸道疾病齊發!除了慎防流感、新冠肺炎,還要慎防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指出,受全球暖化影響,導致秋冬季節交替不明顯,RSV 病例在一年 12 個月中都可見到。然而,只要天氣一變化,就會爆發 RSV 病例,提醒老人與新生兒等高風險群當心。
李秉穎表示,RSV 感染症是台灣兒科常見的急重症,好發於 1 歲以下嬰幼兒以及 65 歲以上老人,一旦嬰幼兒感染,急診與住院率為流感 16 倍,死亡率更是流感的 5 倍。此外,RSV 病毒與流感、新冠肺炎不同,每年在台灣的流行波峰都不固定,不僅傳染力強,平均 1 人可傳染給 3 人,且感染過無法獲得終身免疫。
幼兒感染 RSV 病毒恐急重症住院
李秉穎說明,RSV 病毒會藉由飛沫或接觸傳染,為 5 歲以下兒童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源,9 成以上的兒童在 2 歲前感染過;最令人擔憂的是,幼童在感染 RSV 病毒後病程快速進展,從初期的發燒、鼻塞、咳嗽,可迅速惡化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又以嬰幼兒細支氣管炎佔大宗,發生呼吸急促、喘鳴聲等重症情形,需進一步住院治療。
RSV 病毒不只對嬰幼兒造成威脅,65 歲以上的成人若感染 RSV 後,不幸發展成肺炎,預後往往比兒童更差。李秉穎指出:「統計成人高風險患者感染 RSV 病例中,有 57% 為 65 歲以上長者,免疫不全患者的肺炎死亡率更可達 45%。」
RSV 疫苗將上市 2 類人優先接種
李秉穎強調,人體在感染 RSV 病毒後,無法自行大量製造抗體,加上目前沒有抗病毒特效藥可以治療,只能靠自身免疫力對抗病毒,或採支持性療法幫助緩解症狀。不過,健保署現已針對早產兒及 2 歲以下合併支氣管肺發育不全的重症幼兒,給予單株抗體治療,可降低約 45% 住院率。
不過針對年長者及高風險族群,國際上已有 3 款 RSV 疫苗可以提供保護,對於孕婦及胎兒也有幫助。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建議 60 至 74 歲有慢性病的高風險成年人,以及所有 75 歲以上的年長者,應接種 1 劑 RSV 疫苗。李秉穎指出,台灣已核准 RSV 疫苗,尚待正式上市,將先提供自費施打,是否開放公費仍待審議。
RSV 疫苗保護力達半年
台北馬偕醫院婦產部主任黃建霈表示,孕期內的準媽媽,可透過接種 RSV 疫苗,提高母體內的抗體,並將抗體轉移給胎兒來保護母親和嬰兒,保護效果更長效,可維持 6 個月左右。他指出:「孕婦接種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是為了保護母體不受感染;孕婦施打百日咳與 RSV 疫苗,則是可將母體所製造的抗體透過胎盤傳遞給寶寶。」
黃建霈說明,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不分孕期皆可接種,百日咳疫苗與 RSV 疫苗則建議在孕期第 28~36 週接種,以預防 6 個月以下嬰兒的 RSV 下呼吸道感染;如果考慮 RSV 疫苗與百日咳疫苗同時接種可能出現的免疫干擾,孕婦可先接種 RSV 疫苗,間隔至少 14 天後接種含有百日咳成分的疫苗。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 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死亡率為流感 5 倍!台大醫警告「RSV 流行高峰」不固定:1 時機最易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