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台灣破千萬人有肥胖問題!  專家警告:再不積極減重,恐提高 200 種疾病風險

Vendor Icon

潮健康

台灣破千萬人有肥胖問題!  專家警告:再不積極減重,恐提高200種疾病風險

3 月. 04, 2025

潮健康/編輯部

 

台灣人破千萬人有肥胖問題  專家:恐提高 200 種疾病風險

台灣成人每 2 人就有 1 人體重超標,推估超過 1 千萬名成人有體重問題。肥胖恐將提高超過 200 種疾病風險,甚至導致全因死亡率上升!為何台灣肥胖問題會如此嚴重?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醫師說明,關鍵在於大部分國人對肥胖認知不足。部分 BMI 超標的民眾自認渾圓有肉、胖的可愛、胖的健康,不覺身體有任何不舒服之處,但若不加以管理、持續放任脂肪堆積,罹患各種慢性病與癌症的風險勢必大增。

 

研究顯示,肥胖者併發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等疾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數倍,且肥胖持續時間越久,發病機率的相差倍數越高,以心臟衰竭、心肌梗塞、腦中風和骨關節炎為例,肥胖 10 年發病率幾乎是肥胖 5 年者的 2 倍。另外,長期肥胖與預計壽命變短有關;研究發現,BMI 數值每增加 5kg/m²,總死亡率平均增加約 30%;若為 30-35kg/m²,平均預期壽命減少約 3 年;BMI 為 40-50kg/m²,預期壽命更是大幅減少約 8-10 年。

 

減重 5% 就能遠離三高、脂肪肝! 判斷肥胖程度別只量體重

判斷成人體位是否健康有 2 個評估方式,包含 BMI(身體質量指數),計算公式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而腰圍則是更容易檢測的方法,以肋骨下緣、骨盆上緣的腹部中線為測量位置。BMI 若大於等於 24 為過重、27 為肥胖,腰圍女性超過 80 公分、男性超過 90 公分為肥胖。

 

至於兒童體位評估,由於仍處於成長階段,需依據年齡與性別對應的 BMI 標準進行判斷,以確保評估的準確性。林文元理事長表示,「若有肥胖問題就要積極就醫處理!肥胖者減 5%體重,併發三高、糖尿病與脂肪肝的風險會降低;減重 10%則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與退化性關節炎等風險;減重達 15% 更能減少心臟衰竭及心血管死亡率,還能達到延緩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

 

別再追求渾圓有肉、胖的可愛! 兒童肥胖對發育的 6 大影響

至於兒童肥胖方面,臺灣兒科醫學會兒科研究委員會委員林裕誠醫師指出,兒童的體重超標不僅會增加未來罹患代謝症候群、脂肪肝、糖尿病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還可能影響心理健康及社交學習。研究顯示,台灣約 20% 的肥胖兒童已有中等程度以上的脂肪肝,並伴隨肝指數異常,甚至出現肝纖維化。

 

另外,兒童肥胖也可能影響第二性徵發育,例如女孩的乳房、陰毛發育及初經等可能提早, 進而影響最終身高。因此,維持健康體位應從兒童時期開始,避免未來發展為成人肥胖問題;3 至 6 歲學齡前兒童是培養正確飲食習慣的黃金階段,應均衡飲食、避免偏食挑食、減少甜食與含糖飲料攝取。若家長發現孩子的體重有異常變化,應及早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與協助。

 

每年 3 月 4 日為世界肥胖日,為呼籲民眾關注肥胖問題,並響應 2025 年世界肥胖日主題「Changing Systems, Healthier Lives(改變系統,邁向更健康生活)」,諾和諾德總經理 Daniel Bohsen 表示:「肥胖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疾病,採取行動治療肥胖對於減輕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至關重要。希望民眾從正確認識肥胖、改變生活習慣做起,逐漸正視自己的體位健康!」

 

 

延伸閱讀:

肥胖根本原因出在「大腦」異常? 減重 5 年平均復胖 80%! 復胖之後為何更難瘦?

肥胖者暴飲暴食原因找到了? 研究證實:大腦對營養素反應「嚴重受損」

author avatar
潮健康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
  • 複製
  • 贊助
  • 稍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