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腳力、腿力不夠,不能穿碳板鞋,那麼,你準備好了嗎?從 2017 年第一雙碳纖維跑鞋登場之後,跑鞋技術呈現巨大飛躍,可說是徹底改變了高端性能的競速鞋──不只是在鞋子插入碳纖維板,更是加厚泡棉中底,加上一些不同的專利技術 (譬如讓鞋頭上翹),讓跑步動能更具動力。
超級跑鞋=碳纖維板+科技中底+專利設計
這八年來,插入碳板、加強中底科技的超級跑鞋一次又一次突破了人們所能探索的速度極限。從五公里到馬拉松,從馬拉松到超級馬拉松都是,更甚者,除了碳板優勢與舒適腳感外,超級跑鞋還能透過減少肌肉損傷來提升恢復。
對想要提高成績並避免受傷的跑者來說,關鍵是找到合適的鞋子——這真的很因人而異。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運動機能學教授約翰‧默瑟 John Mercer 表示:「跑者之所以不同,因為他們的體型、腳型、腿長、體重、跑步經驗、生物力學、速度——所有這些因素都必須考慮。」簡單地說,適合你的跑鞋,並不一定適用其他人。
根據 2021 年《運動與醫學健康》雜誌發表的一篇統合分析,談到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超級鞋款時,最大的因素就是舒適度。當然啦,很大程度上與腳感有關,但是,透過加強雙腳本體的力量也可以獲得同樣的舒適感。在有充足的腳板本體力量之下,才能穩穩穿上碳纖維跑鞋。
為什麼穿超級鞋需要建構腳力
儘管超級跑鞋相關受傷的研究尚未有確定的結論,但確實越來越多的證明表示它們與一系列問題有關。其一是,碳纖維板本身剛性可能會帶來問題。根據《運動醫學》雜誌於 2023 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穿著碳纖維板跑鞋會增加舟狀骨應力性骨折的風險,因為碳纖維跑鞋對足部帶來了新的生物力學要求──無法彎曲的碳纖維板剛性會對腳部某些部位造成更大的壓力。你必須更用力去踩踏跑鞋,才能獲得回彈的能量感受,這也意味著,你必須用腳力(速度)去換取碳纖維板的回饋能量。
此外,超級鞋通常具有誇張的鞋頭設計,鞋前緣的上翹曲線,可幫助跑動的每一步中向前傾斜。根據 2020 年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的研究,上翹的跑鞋設計相比於平底鞋,可以讓足部肌肉更減少施力。但是,約翰‧默瑟表示:「當跑鞋降低對肌肉的要求時,肌肉就會逐漸變弱從而達到適應。」足部肌肉無力會導致足底筋膜炎、脛骨夾板、小腿軟組織損傷、骨應力損傷,甚至腰部或膝蓋問題。
同時,無論有無碳板,跑者都必須面臨挑高的中底泡棉設計。 2015 年《運動醫學與科學》的研究表示,越高的中底高度提供了強大的緩衝和能量回饋,但高中底鞋款也同時帶來更高的垂直負荷和瞬間負荷——這兩者都會導致過度使用損傷,如應力性骨折和足底筋膜炎。同時,中底高度越高相對穩定性越差。
簡單地說,穿超級跑鞋(碳纖維板加上厚實中底泡棉)不只可能改變你的跑姿,也可能為身體帶來新的壓力。但是齁….
為穿上超級鞋款做好準備
不要因此抗拒超級跑鞋,如同在訓練中逐漸增加跑步量一樣,你需要慢慢適應訓練。簡單的操作是,今天穿著超級跑鞋跑一英里,第二天穿著常規鞋款跑兩英里,而後第三天再更換超級跑鞋跑兩英里…逐漸適應是為重點。
《斯堪地那維亞運動醫學》期刊有一則研究很具啟發性:無論鞋子類型是甚麼,輪換穿不同款式跑鞋的跑者,其受傷風險比只穿同一雙跑鞋的跑者降低 39% 。競速跑鞋不要太省著穿,只願意在長距離跑步、競賽時才穿,相反的,應該交叉穿著使用,逐漸增加跑鞋的適用里程數,讓雙腳逐漸適應。
如果超級跑鞋有如此的神效,也有其穿搭使用的訣竅了,那麼如何增強雙腳的力量去適應它們呢?以下幾項方法可以幫助強化足部的力量,幫助你準備好充分發揮超級鞋的力量並防止受傷。
推大拇指
將腳的大拇指壓向地板,抬起其他四隻腳趾,每次維持8秒,每隻腳做12-15次。

腳趾伸展
嘗試將腳趾在地板上盡可能分開寬,注意不要彎取或伸展你的腳趾,要特別注意將大拇指與其他四隻腳趾分開,你會感覺足弓的肌肉收縮,有項研究顯示,如果你腳趾位置沒有受到大趾囊腫影響,這是激活足弓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每次維持8秒接著放鬆,從重複5次開始,接著逐漸增加到25-30次。

單腳跳
單腳跳可以鍛鍊跑步所需的腿部和臀部肌肉的爆發力。這種低階增強式運動還可以提高每條腿的平衡性和穩定性。每隻腳重複 5-10 次,2-3 組。
小腿上提至推大拇指
赤腳站在樓梯邊緣,讓你的腳後跟向下落至樓梯,接著做一個傳統的小腿上提,然後壓向你的大拇指,這對許多人來說很困難,你可以抓些周圍的東西保持平衡,一次做12-14下。

【延伸閱讀】
HOKA CLIFTON 10 再推經典之作 Run Smooth 迎接日常每一步
這篇文章 穿碳纖維板跑鞋之前 甚麼叫腳力要先練過 最早出現於 Don1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