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高鐿玲/新北 報導】本(4)月15日凌晨臺中一處民宅發生火災,母女3人命喪火窟。消防署呼籲,住宅火災大多發生在日常生活不經意的地方,而火災初期的應變行動,往往決定後續避難逃生的成敗,火場應變每一秒都是關鍵,只有事先規劃家庭逃生計畫,才能在火災發生時冷靜應對,保全家人生命安全。
消防署表示,統計111至113年全國建築物火災共發生1萬5,387件,其中住宅火災計1萬1,014件,占71.6%左右,住宅火災共造成360人死亡,591人受傷,起火原因前3名分別為:電氣因素(占40.1%)、爐火烹調(占28.0%)、遺留火種(例如:蚊香、菸蒂等,占20.3%)。
當火災發生時,濃煙在短短幾分鐘內就能擴散全屋,尤其夜間火災,人們在睡眠時反應較遲緩。火災發生後,若能在第一時間發現、正確應變、迅速逃生,就能大大提高生存率,也能降低財物損失。
為協助民眾建立完善的家庭避難逃生機制,消防署呼籲民眾一定要熟悉並做到下列防火與自救事項:
1. 及早警覺火災徵兆:住宅用火災警報器可在火災發生初期偵測濃煙或高溫,發出警報聲響,縮短發現火災的時間,即早逃生應變,建議住家內每個空間都要安裝。
2. 製作家庭逃生計畫:找出家中潛在的起火高風險區域(例如:用火用電頻繁的廚房、臥室等),標示出每間房間的主要、備用逃生出口及逃生路線,並與家人約定災後的集合地點。
3. 定期演練逃生流程:透過模擬火災情境,加強家中每位成員(包含兒童、長者、行動不便者)對逃生程序及路線的熟悉度。
消防署再次提醒,室內裝修(天花板、牆壁)宜選用耐燃材質,逃生避難通道不可堆積雜物並務必保持暢通,以免錯失逃生時機,若逃生路徑受阻,應立即關門就地避難,並撥打119告知消防人員受困位置,冷靜等待救援。只有平時準備充足,災時方能保平安。(照片消防署提供)
家庭逃生計畫製作教學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ZpE-2-fX9g
〈火場應變分秒必爭 消防署提醒事先做好家庭逃生計畫〉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台灣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