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吳瑞興/嘉義市 報導】繼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及各地分會的成立,嘉義市在縣市各眷村代表的熱烈呼召下,4/20上午於船老大婚宴會館舉行成立大會,總會首屆理事長趙怡博士、秘書長前海基會副秘書長李慶平等重要貴賓蒞臨指導。嘉義分會召集人蒲維晨表示,眷村雖逐漸消失,但代表多元族群融合的精神仍在,為傳承這股動亂時代下的文化,身為眷村一份子責無旁貸,藉由分會成立,將配合總會串連各地分會,聚集更多熱愛眷村文化的朋友,繼續將眷村文化傳承下去。
隨國民政府播遷來台,百萬軍眷居住的眷村「竹籬笆」,已拆除殆盡,來自中國大江南北的百萬軍眷,居住在擁擠矮小,雞犬相聞的眷村裡,她具有暫時、忍耐、破落、封閉、吵雜的味道,70餘年的眷村生活點滴,體現外省族群在離散狀態下的生活形態,這股將五湖四海不同生活習性,揉擰在一起的特殊文化,卻未因「竹籬笆」圍牆的拆除而消逝,反而因竹籬笆的拆除,更讓曾住過竹籬笆的眷村子弟,深刻體認眷村文化必須傳承下去的重要性。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是由熱心推動復興眷村文化的各行各界人士組成,經過長達一年時間規劃與努力,於112年11越8日由趙怡、雷倩、葛永光、葛光越、李永萍、吳建國等二十餘人成立眷村總會,在台北市成立第一屆大會,並推選趙怡博士為首屆理事長,經全體理監事會同意,再聘任前海基會副秘書長李慶平為秘書長,兩年多來眷村總會積極推動各項會務,獲得散居各地眷村子弟的極大迴響,經口耳相傳,來自各地及旅居海外眷村子弟紛紛表達願意成立分會之意,繼之全國各地分會如雨後春筍般成立。
嘉義市中華眷村文化發展協會的催生,是由總會秘書長李慶平率理事楊慶永,前來嘉義市經國新城拜會召集人蒲維晨,以及精忠新城等相關人士,特別談到希望嘉義市盡速成立分會,因此,經過社區眷村人士熱心的張羅,除了可勾起許多眷村人無盡的回憶,及把眷村先賢的光榮故事發揚光大,也為後來者留下尋根的軌跡,期盼大家一起齊心努力廣泛邀請加入會員。為此,還要建立共謀發揚眷村先輩勤儉刻苦、忠孝節義的精神,要為高舉傳統價值,重振民族意識而努力,更要為傳承眷村文化,澄清歷史真相,伸張人間正義,鼓吹和平共榮而克盡一己之力。

嘉義市分會召集人蒲維晨表示,嘉義市眷村文化發展協會已經市府核准在案,並於今(20)日上午在嘉義市友忠路船老大婚宴會館舉行成立大會,邀請總會趙怡理事長、秘書長李慶平、市長黃敏惠、議長陳姿妏、林立委倩綺、各黨籍市議員、退役將領、企業家、以及眷村兒女約百餘人相聚一堂,當倍感親切與溫馨。蒲維晨表示,眷村,是台灣獨特的歷史印記,眷村不僅是不同地域文化交融的場域,更是孕育了堅韌、包容、守望相助的眷村精神,是台灣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嘉義市分會日後將在經國新城及精忠新城聯合舉辦活動,要讓嘉義社會大眾深入了解眷村對台灣發展影響的光輝歲月。(照片記者吳瑞興翻攝)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協會嘉義市分會成立大會〉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台灣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