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肺腺癌治療新選擇 化療合併免疫治療

Vendor Icon

報新聞

12月. 15, 2021

報新聞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肺癌為台灣十大癌症死因中的第一名,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就醫時有將近65%為3B至第4期患者,晚期肺癌的治療目標以延長存活時間、提升生活品質為兩大重點。64歲的黃先生是個重度菸癮者,2019年確診為肺腺癌第4B期合併有腦轉移,經化學治療合併免疫治療,加上整合多科醫療,將他的肺腺癌成功從第4B期治療到1B期,現在黃先生身體內並無癌細胞,每次回診看起來精神奕奕,現已經回到職場工作,在良好的生活品質下陪伴家人。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暨癌症中心內科涂智彥主任說,針對黃先生第4B期肺腺癌,採取化學治療合併免疫檢查點PD-1抑制劑;而腦轉移病兆經過跨科討論,請神經外科醫師使用伽瑪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經化學治療合併免疫治療在影像學上即觀察到肺腫瘤明顯縮小,且腦轉移病兆僅剩結痂。治療9個月後,經正子攝影檢查後,僅剩左肺肺癌病兆,跟黃先生討論後,採取較積極治療方式,請胸腔外科醫師將其左肺肺癌病兆2020年7月用胸腔鏡手術切除,切下的肺癌分期為1B期。

【無基因突變肺腺癌 免疫治療現曙光】

涂智彥主任表示,晚期的治療目標以延長存活時間、提升生活品質為兩大重點。涂智彥主任表示,無致癌基因突變(例如:EGFR、ALK、ROS1、BRAF2000)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過去只能選擇化療,面臨的瓶頸是第一線治療失敗後,第二線接續化療只能延長4-6個月。所幸,目前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癌症免疫治療之一的免疫檢查點PD-1抑制劑,為這群肺癌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

【合併化療及免疫治療 第一線治療新選擇】

涂智彥主任分析,以中國附醫的就醫比例而言,無致癌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近3成,因化療的高副作用包含嘔吐、掉髮、疲倦,加上延長存活時間有限,導致部分患者放棄治療,現今研究發現,免疫抑制劑合併化學治療在一線治療,對無致癌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不僅可以增加治療的有效度,且4年存活率大約是化療的2倍,是兼顧療效與患者生活品質的第一線治療選擇。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指出,目前肺癌的治療是個多科整合,合併多科治療的時代,對於肺癌病患治療及延長病患生命,著實重要。目前中國附醫肺癌團隊,對於新診斷肺癌病患,或治療有疑慮的肺癌病患,均採多科整合,多科治療,幫病患找到較佳治療方式。

author avatar
報新聞
《報新聞》主要以產經新聞為主體的綜合性新聞網站,新聞團隊是由一群專業的資深媒體人所成立,為讀者提供第一手的產經新聞資訊,將產經新聞完整傳遞給優質的讀者。
donate plan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
更多相關新聞
健康醫療網
不知名背痛纏身 竟是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作祟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一名7旬台商,經常性有背痛困擾,看了骨科、復健科都無法獲得緩解,相當苦惱;經過輾轉求診馬偕醫院進一步以影像學檢查脊椎時,才在骨頭內找到腫瘤,開刀取出檢體後發現是淋巴癌;再進一步確認,是屬於國人常見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癌中相對難纏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
健康醫療網
「自以為能控制酒癮」是最大隱憂 酒精恐增7種罹癌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酒精使用障礙症」列為影響全球十大疾病之一,且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資料,酒精是第一類致癌物,恐提高罹患肝癌、大直腸癌、口咽癌等7種癌症之風險。然而,許多民眾誤以為「我能控制酒癮」是最大的隱憂!衛生福利部14日特別宣導「聰明酒杯
CNEWS匯流新聞網
愛吃醃漬加工品連續「無痛血便」 他一照大腸鏡已是3公分大三期直腸癌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62歲的陳先生,平時喜歡吃醃漬等加工食品,一年前開始出現血便情況,因為解便時並不會疼痛,一直只以為是內痔所造成,不以為意,長時間下來,血便不但沒有改善,解便次數也越發頻繁,這才就醫檢查,結果大腸鏡檢查一照,發現直腸處有一3公分大小腫瘤,診斷已經是直腸癌第三期。 收治病人的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呂宗儒表示,還好經...
今健康
吃微波食物怕輻射致癌?營養師指4風險才是真正該注意!
微波食物民眾常見擔心是否會有輻射造成致癌的風險,太常使用微波爐是否會有什麼健康疑慮,對此嫚嫚營養師表示其實該注意的健康風險另有別因,也教大家良好的使用微波爐,避免預防意外發生! 微波輻射、微波食物會致癌?營養師:有品質保證的不會。 輻射會致癌?嫚嫚營養師表示,微波爐是使用非離子化
  • 複製
  • 贊助
  • 稍後閱讀